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何雪萍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何雪萍
摘要: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具有很好地培思促思维潜能发展的教学作用。本文在阐述思维导图运用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实施运用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 空间与图形 运用
随着人们对思维开发利用研究的深入,思维教学不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数学学科作为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沃土,其担当了学生左右脑的思维潜能的开发培养重任。而数学内容组成模块中的“空间与图形”常以图形、符号的方式作用于人的感官,能促进右脑的活跃,并以表象地方式存储于人的大脑中。我们知道,“空间与图形”虽表现的现实事物的空间结构,但其离不开“数”与“文本”的描述,前者是右脑作用,后者是左脑作用。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不能有效促进二者共同协作,导致出现或这或那错误。而思维导图的出现,却给二者整合带来了平台和方法,督促左右脑协同配合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下面,我以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个章节为例谈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运用的原理
基于辐射式思想的思维导图,通过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将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内容分成不同主题的方式分别排列在一个图形的“分支”中,各个层次之间既有逻辑关系又有关联表达。各个分支采用本单元内容的关键词作表述语,并与图像、色彩等建立联系,旨在利用左脑和右脑的优势功能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再利用其记忆、阅读和思考的规律帮助人在数字、文本、结构、表单、图像、颜色等逻辑和想象中达到均衡发展,从而开发出人脑的无穷潜力。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实施运用的意义
(一)思维导图与“空间与图形”教学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小学阶段在“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学习方面,多以认识图形为主,并能在整理图形之间联系中进行简单计算。而思维导图的实施应用则正好能突出其实施目的。我们知道,思维导图的使用,是以线和图的形式来呈现知识的,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是以图示结构表现出来的。通过看图,既顺应了思维的思考特点又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图形与知识间的逻辑关联。所以,当学生们学会空间图形的同时,也可以将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强化所学到的知识。
(二)能充分发挥大脑潜能---促进空间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发展。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章的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对学生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研究,特别是在长方形面积公式探寻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联系能力。在教学实施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板书引导对学生几何知识的学习和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在每一课中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又使“形”“数”建立了很好的关联。图的流程顺应了人脑的思维途径和思考方式,把教的过程直接与思维的训练过程进行了合一是。此外,老师还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针对性的引导和及时弥补,更有利于使学生快速建建构知识形成“空间与图形”实践技能。
(三)有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小学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像”与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一个章节的内容更具极强的生活性。我们发现,这个章节从物体的表面说起过渡到面积,再揭示面积概念,在运用面积这个概念中引进生活中“数瓷砖”的方式以块数多少来比较面的大小,进而把这种方法映射到下面一个例题来进行运用,引导学生通过“数格子”的方式比较树叶的大小。整个内容层次感分明,体现了人的认知规律。而在这样的内容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很好地体现层次感,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本课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理解、记忆更清晰、更有逻辑性。其他内容教学也是如此。而在这个章节的整理与复习中利用思维导图来实施,更能使知识系统化,确保完整性。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实施运用的注意事项
(一)教学用思维导图应做到个性化绘制。课堂上教师用来助力教学提效的思维导图不能程式化,更不能模式化,其绘制要和教学一样具有个性化,符合教师内容和学情实际,特别是学生认知现实。例如,“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我们就可利用层级式的思维导图模式进行,从左至右依次是图大小比较、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以及平方米三个单位以并行方式排列出现)、面积单位运用以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区别。这样罗列出现,清晰地反映了这课内容,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记忆。
(二)教给学生思维导图读图、绘图方法。一幅有价值的思维导图虽然都是以图形、符号、颜色、粗细线条、空间结构构成,但不同的表示方法,其之间的逻辑关联也不一样,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因此,教给学生正确的读图、绘画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必经之路。
(三)布置思维导图作业。培养学生思维导图读图、绘图能力不仅有助于知识理解、忘记和建构,而且还能发展美工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做到思维导图常态化运用,就需要在预习新知或课后复习时安排学生对该课或该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
总之,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是促进思维左右脑得到和谐发展的强有力工具。作为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使数学学科在培思促思维潜能发展方面取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莉梅,小学数学空问与图形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年。
[2]郑彬春,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有效方法探讨[J].新课程,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