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顺召菊

语文课堂提问有效实施

 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中学  顺召菊

摘要:学贵有思。要提高教之效学之果从增强提问实施有效性可以说也是一个不错选择。本文探讨了课堂提问有效实施的五个方面,即把握时机、把准难度、巧设“障碍”、富有启发和融有趣味。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实施

学起于思贵于思。古人还言“思起于疑”。这样就很好地诠释了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做法。而创新源之“质疑”。这又说明了促进学生多质疑学习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故而我们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学习有疑有思。实践证明,适时、适度、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实施可以引起同学的自觉关注,并能指导他们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然而,笔者也注意到,很多教师的提问实施存有很多弊端,并且这些问题的提出其教学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更加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探究,慎思而谨取,使提问富有艺术性能激人深思。

一、选择最佳突破口,把握时机

什么时候提问最能引发学生思考?关于这个问题解决的问题孔子早有主张,他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已成为教学人的家喻户晓。实践表明,学习的成败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思维。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选择恰当的时间抛出问题。这个时间点就是孔子所言的“愤悱”之际,他们有“心求通”的需要。如果不是恰到好处地提问,那就不会引起学生思维上的轩然大波了。提问是老师“教有疑”思想的体现。在有需要的时候,老师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而点燃学生思维火花,为他们创造一系列的问题情景,使其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从而使他们摆脱“山重水复”的窘境,打开一片新的世界。如果能给一个更好的切入点,让他们从不同视角去考虑,就能防止表面性和片面性解决问题的出现。这样就能很容易地解决问题,实现学的目标。

二、把握问题的难易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心理研究结果显示:太难或太容易的学业会让人失去兴趣、减弱注意力。所以,课堂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层次,要有思想的价值,要体现目标;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四结合”,即结合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文体特色、结合重点难点而进行设计。一个真正有效的提问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能激发学生的思想,加深他们认知,并促进他们举一反三。也就是说,这样的问题设计既有一定难度又具有一定可行性,能让参与者感觉到既难又好象有办法解决,就像是一颗挂在不高处的果实,既不是那么容易得到又不是遥不可及。如果“跳一跳”似乎又够得着。这样的问题有着很好的“鸡肋性”,能吸引学生去思考。如果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学生不能迅速求得其果,我们要通过富有启发的方法让学生“跳”有踏脚石,为他们步入思维创造台阶。同时,老师也要把握好学情,为各种有差异的学生铺好台阶,让他们思维迎难而上。

三、巧设“障碍”,制造“冲突”,激活思维

学起于趣,但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并非开读趣来,而是在教师激趣下才充分发挥主体性的。为此,为了使学生迅速学有动力我们应当深入解读课本,找准切入点,通过设置思考“障碍”而突破,让学生产生“冲突”。当这些“冲突”成为驱动时,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思考,从而获得对文本重点、难点的理解。例如《游褒禅山记》,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游褒禅山时作者的所产生的感想,这也是该文的重点所在,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书本上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基础上去思考“赏非常之观”所需要的必要条件?这样的问题如果仅停留在浅读文本的基础上是难以越过我们设计的思维障碍,学生必须深入解读文本并结合自身游玩的心境去体会、并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去寻找答案。可见,巧设“障碍”,巧妙化解冲突,会让学生学有动力、有效果,甚至事关功倍。

四、问题富有启发性,让学生扬起思维之翅

发散思维,留足空间。是我们在促进学生思维充分发挥作用中的重要追求。为达到这个效果,特级教师刘福增告诉我们要给学生思维“留有运转余地”。也就是说,一个有效的问题不能使思维范围过小,有较大的弹性空间,能让有不同生活体验的学生获得不同答案。对于这样的问题不是“是非问”能承担的,更不是“口头禅问”所能比及的。其问语短言简,但其中信息量不少,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其理解其旨而思。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对于这样一课的教学实施我们就不能仅限于使课文基本内容掌握和哲理感悟上,还要通过精当的提问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哲理的应用。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现实而开启思维“破疆扬翅”。

五、问题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的提问我们同样应将其进行趣味化处理,使之在激发学生兴趣上担当起教学作用。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提问是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的有效路径。多质疑能产生对知识获得的浓厚渴望,能激起对问题探究的激情,能使学生的思考持续地深入。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开篇就可通过提问唤醒学生曾经“记念”之类文章的方法,让学生回想自己的思路。这样就起到于无疑处设疑的有效做法,问题融趣,其更能让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更充分,效果更明显。

总之,问无定法,贵在得道。好的提问不是张口就来而是原自教师潜心研读的结果,更是教师对课标和学情了如指掌的结果。因此,作为执教者,要对教材熟谙于心而创新设计,使提出的问有质量、有效果,能助力学生直通文本理解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郭漫,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读与写,2018年。

[2]朱艳霞,提高语文课质量要讲究提问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年。

 

 


点击次数:25  发布日期:2022/7/1 9:43:0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