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课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早日古丽·阿不都艾尼

课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早日古丽·阿不都艾尼

(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恰尔巴格镇中学)

摘   要:用课件助力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全面践行“五育合一”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式。本文从其教学作用开始探讨,阐述了课件在其课堂中的实践应用要求。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件  实践运用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型课程,基于初中学生日常生活而编排,旨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践行能力,为学生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而实施,其最终追求是促使学生成为“四有”合格公民。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这样的课程给人枯燥感,其内容给人空洞感,学习过程又会产生乏味感,故而很多学生学习意愿不强烈,学习效果不仅又反过来促进其学习兴趣降低。又特别是我们乡村学校,学生学习主体性本身就不强。而自从课件进了课,成为教学辅助手段后,课堂发生了变化,活力增强,教学效果也明显了。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使用课件助力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利于提高育人效果,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课件在道德与法治课课堂中的教学作用

课件作为一个为教育教学量身定制的科技产品,其强大的功能优势决定了其作用是无比巨大的。但这些作用是隐性的,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挖掘出来。而运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至少在下面三个方面是显而易见的。

(一)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具有良好的激趣性,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而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能形成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影音结合的氛围,既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又能刺激其需要动机。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乐意运用课件创设激趣诱思情境,再配上解说,调动学生听觉感官。这样的设计处理,有利于使抽象的、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易于学生感知、理解和接受,从而增强学习成功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内驱学生主体性变大。

(二)运用课件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现行道德与法治教材,虽然色彩丰富,图文并茂,但过于强调“理”,体现为理论性和抽象性。而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固定,以讲解课文范例为主,这对于正处于形象直观思维阶段的初中生来说,是很不容易的;特别在归纳、理解课文观点上,更有拒人于门外之嫌。而运用课件化抽象为直观的呈现功能,则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限制,更不会因微观或宏观而受影响,直接呈现知识,对学生理解能力等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三)运用课件引进课外资源,有利于增加课堂信息容量。网络是知识的海洋,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供我们选择。其实施方法就是利用课件中的整合功能或链接功能,就可轻易实现网络资源课堂化。实践中,我们应在教学设计时做好这方面的知识准备,如果是短小的视频或文字资料,我们就可直接集成在课件中,如果内容太多,过于丰富,我们就采用链接方式,上课时让学生自主去阅读。实践表明,运用课件引进网络这种课外资源,将大大丰富教学信息,拓展教学宽度,增大课堂容量。

二、课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践应用的要求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使课件功能优势,化为教学优化,成就高效课堂,就需要我们在具备较好信息技术素养、掌握现代教学法知识外,还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能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践行能力服务。

(一)精心设计制作教学用课件。课件是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的必然载体,属于老师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有些教师在设计制作课件时,往往是下载,直接用别人的适合别班学生上课学习的课件。这种不因地制宜的做法,实际就是不顾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认知能力的错误做法。之所以教学效果差,就是这个原因。作为教学方案有效实施的重要抓手,同样需要象方案那样精心设计和制作。即使课件中的一个动画元素,一个声音元素或一个字符,都需要教师作全盘考虑。不要认为界面花哨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却没有想到过于动感,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因此,在设计制作道德与法治教学用课件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准时间长度,科学合理地选择界面呈现元素,以确保学生注意力始终在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上。

(二)课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在“班班通”全面落实的今天,虽然运用很方便,但我们不能整堂都是被它牵着。要注意,其定位是辅助,而不是“电影课”。因此,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把课件当作是我们教学的唯一,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它。除了这种观念应有之外,还应有科学选择辅助手段的意识。能辅助教学有效展开的传统手段还有很多,其作用有时也不亚于课件。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科学选择,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一些阅读教材、自主交流和价值观实践的学习机会,不能老是课件统治教师教学思维,更不能统治整个课堂。

(三)要注重师生的情感和信息互动。教学,即师生的对话互动。课堂中,老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主体与学主体的关系就是引领与点拨、引导。因此,在运用课件助力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作这一线教师,必须践行这种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搭建情感互动平台,信息互换平台,让师生间,生生间开展以思想品德培养、法治意识培塑、道德践行为主的信息沟通。要知道,课件进课堂,其目的是为教育目标达成服务的,我们不能因追求现代化,而一味注意课件的新颖美观和花哨,而忽视对话实质和教育教学规律,把师生互动搞成课件展示课,或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表演课。因此,在运用中,我们一定要分清主次。

总之,课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也是很大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良好教学作用是以科学合理使用课件为前提的,好钢需要放在刀刃上。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在全面践行“五育合一”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更好地把之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李浇满,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素质教育,2019年。


点击次数:34  发布日期:2022/6/13 8:56:4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