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李兴蓉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四川省武胜县赛马小学校  李兴蓉

摘要:为了改变小学体育课的“低、费、慢、差”教育效果,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必须主动探索课改之路,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并加以精心整合实施。笔者以为体育教学内容创新、加强体质、体美等结合策略来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体育  高效课堂  创建

在小学体育课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三基”培养,不论是传统的“老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还是课改之后的“新三基”(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和行为表现),都对学生发展来说无疑都是至关重要和不可缺的,其实现可使学生的认知、体质、技能得以明显地提高。新的课标要求下,体育课必须立足于培养和身心发展,坚决摒弃一切为课改而课改的所谓的“新课标”的那些花里胡哨的教育模式,使其真正意义上的“回归本真”。因而,各个学科教学都应走出传统而走改革之路。因此,怎样把“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落实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实现一个真实、有效的、理想的课堂的构建呢?针对如何有效地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构建起高效课堂,笔者就近几年新课改推进和教学探索的一些收获谈谈感受。

一、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

依据所用课本,对其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取、修改、重组和优化,以达到激发兴趣并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的设计目的。比如在给四年级学生教授各类的长跑内容时,我就突破了课本编排而进行创新组合。在传统的训练方式中,要求学生在跑道上必须跑完相应距离要求的路程进行所谓的强制训练,而很多学生当听到“长跑”这项“苦差”时就会心生厌倦甚至产生“逆反抗拒心理”。为此,我在课堂上一改过去的教学方式而创新实施课堂内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游戏式的教学以丰富课堂跑的内容,使其需符合学生兴趣需要和教学形式优化。

例如用一些显眼的标识物放在操场上确定位置。分为六个点,并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站在六个点位上。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几何图形的所在位置来做动作。在奔跑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创造性合理想象,将自己所经过的若干个点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图形形成“花式跑”。让学生把自己跑过的路线所形成的图形记录下来,然后分组进行交流,自由发言,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思考的机会,帮助同学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路径。在学生们想了想后,他们跑出了好几个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来。通过跑步训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了他们主体性,同时也促进了生生合作与交流的展开,实现了智慧碰撞。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课堂为促进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有自信,老师不只扮演了教的人发挥了导的作用,还成为了同学们的伙伴,成为了课堂上的一员。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身临创造之境,培养思考能力,还能达到预期目的,构建高效课堂。下课后,我会对同学说:“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长跑训练,很多学生在参与中非常积极,甚至感受到了长跑的快乐。课后,我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跑了多长距离,如果有兴趣的话。”这样教学,既是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是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实现了高效的教和快乐的学,师生双双颇有收获。

二、强化体育培养与智力教育相结合

“三活课堂增智”是我们在促进学生“五育合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体育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课堂,不能仅为学生体质和技能负责,仍然要促进智力受教育。而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也就是“增智”,同样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针对小学生喜欢模仿的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仿生、仿物等训练方法进行“增智”培养,训练他们在智育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观察力、模仿力和想象力。例如,我们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利用所用的器材器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组合或者进行拆装竞赛,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创新分析与解决的实践能力;在游戏实施过程中加入一些玩具鼓励他们进行分类竞赛,训练他们记忆和识别能力。也可以采取师者示范模仿的路径进行,鼓励他们自己摸索出最终的操作方式。然后,在提问引导下,让同学在做完的过程中讲出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动作要领,从而提高他们思维分析能力。

三、强化体育培养与审美教育相结合

体育是艺术,体美结合是使体育走向艺术的重要路径。大家都知道,在实施过程中,适时穿插一些配乐舞蹈营造氛围,不但可以使践行者感到兴奋,就是连旁观者也会感到精神振奋。其原因就在于增加了愉悦氛围。如果在体育课堂上如此进行还可增加训练的效率,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心情得到激荡,如果在高强度训练后还可以使体能迅速恢复,消除疲劳,实现解乏效果。在美妙的音乐中,让学生边歌边舞,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协调感和运动的协调能力,还可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到健康美、形式美,在心中收获丰富的愉悦的审美体验。这样教学,既实现“体育教育”与“美育”的有机统一而且还促进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实现了高效课堂的建构。

我觉得,体育课程的教学虽然很关键,但是更应该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前提下得到转变,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之所需之所想。特别是“五育合一”背景下的课堂上,我们要实现“三活课堂”中“活力展现”就应主动地创造一个民主愉悦氛围,让他们在课堂上体会到“玩中学”的快乐,能在竞赛中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使他们的意志力得到很好培养,在老师适时恰当的激励唤醒下,充分激发潜力而发挥主体作用,使他们从“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加”,再到“我必须参加”。那这样,我们体育高效课堂从此就创建出来了。

参考文献:

[1]孙小宇, 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路径浅析[J],运动, 2019年。

[2]柳孟笑, 小学生体育高效课堂创建的策略探寻[J].教育学文摘, 2019年。

 


点击次数:15  发布日期:2022/6/13 8:38:1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