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安吉孟

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

                     云南省宣威市第八中学    安吉孟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化行为,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渗透文化的内容,才能更充分地承载传播文化和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渗透
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濒临断链的危险,传统文化已渐渐淡化与流失。如何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前语文老师必须深思的问题
   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当涉及到传统文化课文教学时,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或影像资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
   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有意渗透并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在语文学科中挖掘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后,课堂上要善于抓住这些文化因素,向学生传递文化信息。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艺术,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汉字构型中表现出来的对称、平衡、流动与形象四种美,书写过程中的动态美、新鲜美,使中国书法成为具有图像性美感的艺术。放眼世界文字,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像汉字那样可以独立发展成一门享誉世界、博大精深的艺术。古代社会是十分重视书法教学的,人们也重视书法本身的文化内涵,把它当作修身养性的法宝,也涌现出了许多书法大家,如王羲之等。遗憾的是,在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的今天,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现状却不容乐观,且不论及美感,能够正确书写而无错别字的现象都很少见,而书法更是作为一种消遣性的艺术被束之高阁,少人问津。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人们的字却越写越难看,因此,语文教学中要适当渗透书法教育,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伟大艺术形式,带领学生欣赏书法,感受书法特有的东方神韵,让学生的精神品味得到提升。
   推进综合学习中的文化活动。多种多样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是学生进一步领略民族文化魅力、开展文化实践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利用大课间时间,可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诗经》、《离骚》、《弟子规》、《论语》、《孟子》、《老子》、《道德经》等经典文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诵读活动不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发展了思维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从教育学习的角度传授给学生以文化知识,而且还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利用作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在语文学科中挖掘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后,充分利用作文教学,认真捕捉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练笔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选读了《论语》后,我让学生写关于"责任"话题的作文,以前此类作文的立意基本在学生自己的生活范围内,选读后的作文立意大部分已上升到集体、国家层面,有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和动力,让人看后耳目一新激情满怀。关于""的理解,学生理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物动"后,我让他们走进生活,深切感受自己身边不和谐的原因在哪,让他们知道"诚实守信""宽以待人"的品德,懂得说话的基本技能和要求,懂得"良言一句三春暖"的真正意义。每次都会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然后将佳作推荐出来共同学习并找合适的报刊杂志寄出去。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步增加,语文成绩也因此逐步提高,传统文化也得以传承发扬。
   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寻找乡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传承传统文化。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不可缺少的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他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了整个民族的精神憧憬。语文课上,经常会和传统节日相遇,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每到此时,我会把法定假日的语文课定位《到民间采风去》,让学生利用好假期查阅相关资料,过好节,主动参与地方上的民间活动:剪纸、喝雄黄酒、苗族风情歌会、彝族火把节等。尝试研究每个节日的渊源和每个民族的习俗,做好书面整理并收藏,积累创作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俗文化风情,适时展示祖国好家乡美的精神风貌。这样既能丰富他们文学创作的题材,又能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这样的文化传承意义是深远的。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且把它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他们在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接受地方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及人文教育,并对他们进行实用语文的指导,使他们在热爱家乡文化,热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提高语文素养和智商情商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和道德修养,进一步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目标。
    总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脊梁,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印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国民的价值和审美追求。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承载者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就要利用好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且把它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他们在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接受地方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及人文教育,使他们在热爱家乡文化,热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提高语文素养和智商情商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和道德修养,进一步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目标。

 


点击次数:17  发布日期:2022/6/13 8:38: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