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谈幼儿教育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杨荣英

谈幼儿教育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杨荣英        云南省永胜县第二幼儿园

  摘 要:幼儿时期是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幼儿的感恩教育需要发挥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面的作用。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教师应提高对幼儿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制定有效的教学措施强化对幼儿的感恩教育,促使幼儿从小养成尊重他人、孝顺长辈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主要分析了幼儿教育中如何落实感恩教育的相关问题,在分析幼儿感恩教育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幼儿教育中加强对幼儿感恩教育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感恩教育;教学实践
  
  感恩教育是幼儿园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今,幼儿受到家人的溺爱,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霸王,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在单向情感输入的过程中,不懂得如何付出。这使幼儿缺少感恩意识,对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产生了严重影响。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幼儿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感恩教育,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幼儿教育中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可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阶段的感恩教育可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可塑性较强,需要及早地因材施教。幼儿教师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可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人的感恩意识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3~6岁是感恩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幼儿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教师应抓住该阶段加强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如果此时幼儿教师不注意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将导致幼儿形成自私自利的品质,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极为必要,可促使幼儿成为温暖、懂得感恩、心怀善念的人。
  2.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
  目前,一些幼儿长期受到家人的溺爱,养成野蛮任性、不顾他人感受的性格。有的幼儿会选择使用要挟的手段来从父母、爷爷奶奶身上获取某种需求,满足自身的愿望。在家长一味放纵孩子、满足孩子无理要求的情况下,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可能会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落实对幼儿的感恩教育,让幼儿形成感恩意识,避免社会问题的发生,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3.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可使幼儿形成感恩意识
  有关心理学家研究证实,人在6岁以前就已经形成了相应的人格基础,后期的教育只是对该人格基础的再丰富。因此,6岁以前是对幼儿进行人格教育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和家长应为幼儿播下“爱”的种子,让幼儿成为知恩图报、乐于助人的人。贺拉斯·曼曾言:“一名儿童在幼儿时期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性格较为暴躁、破坏力较强,那他在成年后也不能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很难把握住机会,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因此,家长和幼儿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的情感体验,全面落实好感恩教育,以免幼儿在后续的成长中出现各种问题。
  二、幼儿教育中进行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1.游戏活动中进行感恩教育
  游戏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天生爱玩,在游戏中可以学会更多的知识和道理。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丰富多样,有自主性游戏、区域游戏和户外游戏等。其中,自主性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根据个人的喜好参加相应的游戏,从而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自主性游戏也是满足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体会游戏带来的成就感或挫败感。例如,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使用半成品材料制作手工工艺品,引导幼儿形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过家家”游戏,让幼儿从家中带来喜欢的娃娃,模仿父母为娃娃穿衣、喂饭、讲故事,让幼儿体会父母照顾自己的辛劳。区域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可以充分体现幼儿在教育中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兒利用美工区的画笔画出家乡、天安门、五星红旗、落叶、花朵等事物,促使幼儿对家乡、祖国、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2.家庭生活中进行感恩教育
  家庭是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对幼儿的教育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家长应从小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家长不仅要让幼儿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还要让幼儿学会回报父母的爱。例如,家长做了好吃的食物,不能只让幼儿吃,也要鼓励幼儿将好吃的食物分享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样可以让幼儿明白分享的含义,感受“一家人”的真正意义。当家人生病时,家长要引导幼儿关心家人,让幼儿在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中懂得什么是感恩、什么是付出。这样幼儿和家长之间就会形成双向的情感联系,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日常生活中进行感恩教育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教师应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幼儿时刻处于充满爱的环境中;应对幼儿及时做出肯定,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在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后,也会主动关爱他人。在处理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幼儿教师要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客观,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4.树立榜样中进行感恩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的感恩情感并不是天生形成的。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采取说教的教育模式进行感恩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应采取更为灵活的教育方式,让幼儿接受感恩教育。研究证实,“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出来的”。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对幼儿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幼儿家长应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行,在接受他人的帮助后,要真诚地感谢;在家时,要时常拥抱家人,感谢他们的付出。在充满爱的环境下,幼儿会潜移默化地懂得如何关爱他人、表达关心。社会媒体应积极宣传“妈妈,我帮你洗脚”等公益广告,加强对幼儿的感恩教育[6]。
  
  综上所述,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师应全面认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制定有效的教学措施,切实落实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幼儿园、幼儿家长、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对幼儿的感恩教育,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提升综合素养。

 


点击次数:17  发布日期:2022/6/13 8:36:48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