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谭梅梅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四川省武胜县街子小学校  谭梅梅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下,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各小学在此背景下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教育改革。面对着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如何转变教学模式,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科目,同时也是开展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其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征。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应从教育改革发展视角出发,结合教学大纲,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让学生不再机械化地吸纳教师所“赏赐”的知识内容,而是以一种主人公的姿态深入到学习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探究,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明确肯定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进度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也没有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实施教学任务,学生遇到难题则过于依赖教师的

(二)教学方法不合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正处于思维和能力形成的启蒙阶段,尚不能很好地掌握与接受新知识。而小学语文要求学生掌握语言和文字知识的同时,要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然而有些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知识―课文分段―归纳总结,这样的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三)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易在课堂教学中走神,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则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制,部分教师只能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脱离,无法随意改变课堂内容,导致内容枯燥乏味,降低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采用质疑导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教师要能够采用质疑导学的方式构建高效课堂。开展质疑导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首先需要吃透新课标内容,弄清课本的知识要点,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编制出科学有效的导学案。通过导学案方式开展教学能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导学案编制中,教师要能依据各层次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导学案进行有序的、阶梯性的设计。导学案的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以满足学习好的学生的要求。导学案还需要设计一些简单的内容,以满足一般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他们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要通过对导学案阶梯性的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从而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自信心的提升。另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激发学生质疑,要能引导学生针对导学案中的疑难问题,把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提出来;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进行研究讨论;要利用质疑问题环节有效提升学生的质疑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作为教师,要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设置趣味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比赛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根据课堂氛围的变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忽然外面下起了大雨,并且伴着巨大的雷声。这时,课堂情况发生了变化,学生都无心听讲。教师灵机一动,让学生都聚集到窗前观雨景,并要求学生能够一边观雨景一边说出关于描写雨景的词句。这时,学生们都来了兴致,边看边说,很多诸如电闪雷鸣、倾盆大雨、雷声隆隆等词语都被学生回忆了起来。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了很多与雨、雷、闪电相关的描述性词语。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对雨景进行片段性描写,学生就都能写出精彩的内容了。这对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构思、遣词造句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设置有效的问题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有效的提问,提问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对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探究解疑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设置有效的问题,促进教学的发展。有效的问题设置需要依据以下原则:第一,问题设置要新颖。在课堂上,教师要能够从多角度进行问题设置,要保持问题设置的新颖性。新颖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比如,在教学《赵州桥》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反问题设置的传统方式,设置新颖性的问题,“赵州桥为什么会闻名于世?”。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并且概括性较强,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寻找答案。第二,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在问题设置中,教师要注意问题设置的启发性原则,教师要能够设置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主动探究知识,获得真理。教师要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就需要充分研究课文,利用课文,创造性地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师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看书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需要对学生进行点拨,进行鼓励,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深入研究,学习知识,学生就可获得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已是必然。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需要研究的课题。教学要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能够采用质疑导学案的方式,立足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设置有效的问题,不断拓展课堂内容,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在自主、自愿学习的基础上,丰富知识,获得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语文课堂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红连.试论小学语文快乐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5(3):152.

[2]周伟.如何上“活”语文课[J].考试周刊,2011(2):1.

[3]何莉娟.刍议新课改理念下“快乐”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下),2012(4):1-2.


点击次数:13  发布日期:2022/5/13 9:12:5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