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路径杨 芳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路径
四川省邻水县九龙中学 杨芳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具有天然的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学科优势。作为语文教师要丰富培养路径而不断落实在日常教学中。本文探讨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遵循培养规律、把握关键环节、抓住重点用力和注重课后延伸等四种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思维品质 培养 路径
包括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等六种特征在内的思维品质是学生综合核心素养中的核心部分,而语文教学又是促使学生语言应用和思维发展辩证统一的重要平台,理所当然要担当起思维品质训练的重要任务。我们知道,语文学科天生就具有培养学生思维力、想象力的优势成份,每一篇优质课文都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肥沃土壤。那么,怎样发挥语文这一学科优势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带动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迅速提高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在全面推进新课改背景下,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启了探索模式。
一、遵循培养规律,将教学科学化
思维品质包涵六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训练不仅需要一个渐进过程,更需要遵循一定培养规律才能在系列化、过程化中渐近目标,最后达到我们预期。首先,我们要将课堂时间科学量化,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思维训练时间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考能力。其次,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明确思维品质培养的目标,并使二者辩证统一于教学中。最后,要在教学中明确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双主”关系并有效落实在课堂中。教师注重训练指导学生思维活动并强化在过程,积极利用教材中的相关资源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精神,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胆否定、大胆讨论,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明确了这三个问题,才可以说我们的教学遵循了科学规律,课堂教学才可能做到在生动、活泼中实现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把握关键环节,将备课具体化
思维品质培养更讲究课堂教学的“一气呵成”、结构上的浑然一体。当然这个过程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而是师生双方围绕某个话题进行了有效的对话互动与思想互换。要实现这样的高效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课前下足功夫备好课,强化教学设计。为此我们要做到“三备”:一是要备教材。教师不仅要明确每篇课文的字、词、句、篇等知识结构,还要总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教材整体知识结构体系,更要明确教材对培养学生能力所应发挥的作用,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明确基础上还要科学地将这些知识性的东西列进教学目标中去,以形成科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以便于教学中落实。二是要备学生。明确学生中共性与个性的学情现实,明了整个班集体在语文学习上整体优势和个别不足,以便基于学情而精准选策略定手段。特别应将班级整体上的不足定为预期困难,以选择针对性强的教学策略来弥补“学习要求”的模糊性和猜测性。及时调整目标,保证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备教学思想和方法。语文教学不能再蹈“师讲生听”固定模式,要摆脱千教一法的呆板做法。“灵活教法”应成为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而优化教学的常用做法,甚至要在谋求最佳方法的寻觅中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实践证明,在夯实“三备”中下力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推进有序有效,而且学生互动、质疑、思考更会主动而且有效果,其思维不会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停歇而停止。所以,为了高效生成和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我们应将备课具体化、详实化。
三、抓住重点用力,将课堂艺术化
有效的课堂教学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以目标训练为主线开展实践。作为一线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素质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如何落实重点我认为就应结合语文教学的课堂实际而艺术地处理课堂教学,即抓住重点用力使劲。
首先,应在明确目标、暗示关键的基础上点燃学生“我要学”需要,引起他们努力意识,让他们在兴趣激起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探究欲。其次,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外化教师思维过程变成学生可观可听的形象直观,促进学生对知识感知和理解进而促进他们思维参与,课堂上必要的讲解务必做到精要、精当、甚至有精彩的表现,使学生与教师的思维能力沿着同一方向奔向共同目标,将思维素质迁移入学生。明确目标,设计问题,结合旁批、提示,鼓励学生说一说,整理收获落实基础知识,通过写心得体会回答问题、讨论释疑等以更好地训练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写写,如仿写、读后感等,将思维能力缜密化、准确化,起到有意识总结思维成果的作用。再次,把握学生心理,设计读练顺序,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但要注意方法,切不可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而应鼓励他们自定步调,设计自测题,培养各种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最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起不断进取、锲而不舍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再现目标,加深记忆。
四、注重课后延伸,将学习实践化
课后是语文素质发展的最好载体,不仅时间充足而且语文资源丰富,可以确保学生语文素养中各个方面都可以得到有效培养。在语文实践中,最常开展的就是写作。写作是思维素质的整合。在探寻学生思维品质训练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应以写作为主,结合各个单元的重点目标,进行写作训练,培养想象力、创造性等思维,将其内化为学生的思维品质,并以此带动其他素质的提高。所以课下的目标是知识与素质的延伸,以目标训练为主线,将过程实践化,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只有做好以上各方面的工作,沿着上述路径从容前行,我们才能在具体实施中发挥优势在而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预期,才能使学生思维品质彰显个性、与众不同。
参考文献:
[1]张晓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师博览,2015年。
[2]陈勇平,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科学咨询,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