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法促进数学教学情境趣味性增强提高黄婷婷
多法促进数学教学情境趣味性增强提高
四川省广安代市中学校 黄婷婷
摘要:教学情境虽然集于趣味性、情境性和诱思性于一体,但从众多情境来看,趣味性还不够,还不能足以让学生学有动力得以实现。加之很多情境趣味来源方式简单单一,新颖性不足。为让学生有浓厚学习兴趣增强主体性,我们必须创新激趣策略,运用多种方法促进情境趣味性增强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情境 创设 趣味性 增强提高
情境创设是当前教师“优教优学”、促进学生学有思、学有趣的一种重要选择。良好的情境不仅能将人带入某种境界,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还能使人感受到趣味相伴,催发出学习情感。趣味性是情境的首要作用,是激发学生主体释放欲、实现求知欲的最活跃因素。大凡教师激趣,几乎都离不开情境手段。但是,我们如何让情境更具有吸引力,使学生感受到趣味呢?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创新情境创设策略,通过创设不同种类的教学情境促使趣从中来,让学生受“趣”而生学习之“情”,产生“我要学”之力。下面,我以多法促进数学教学情境趣味性增强提高为话题谈谈我的数学教学。
一、创设悬念情境让学生在“奇”中激“趣”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他们可以忘记还有周围。而悬念情境正是满足学生好奇而选择入课堂的,其实施意义就是常能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和问题解决欲望,故而在发挥主体作用上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奇效。在数学教学导入教学中很多教师就选择了此种做法,例如在教学《乘方》这课时我们就可以一开课就可以创设悬念情境让猜想一张A4纸对折30次和30层楼“比高高”。学生猜想的结果都是一个声音,那就是楼比纸高。而我说,至于这个答案正确与否,我们学了这课就可以揭晓了。正是这一情境,好奇结果的学生自然就跟随教师的引导而踏上了乘方知识的探索之路。其实,创设悬念情境还可以放在课堂结尾处,还可以唤起学生继续学、课后学的欲望。这同样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而且效果还很明显。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思”中探“趣”
“数学源于生活”这句简单的话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是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现实,从学生生活现实出发,寓数学知识于生活实际中开展教与学。教学生活化的最大体现方式就是创设生活情境。使用这种方式授道传知就是要注意生活情境中的诱思激趣,让学生从生活的平台上摸索数学建模和应用的秘密,通过以数观生活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增强问题发现和解决的乐趣。例如,在教学《整式的乘法》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既积极思考又动力十足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制作一个相框,在一个原长mxm、宽xm长方形左右两边各增加1/8xm,求新相框的面积?此题是配合多媒体和图形出现在学生视野中的,由于有图有景有配乐,学生在教师在要求下迅速进入到问题解决的思考中,先独立思考再合作探讨,这样教学,自然既有思又有趣,能让学生在思考中产生“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实用性体验。这种体验带来的作用就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很有价值。
三、创设竞争情境让学生在“胜”中增“趣”
初中学生好胜心强。课堂上开展竞争活动对他们而言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促进主体性释放。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常常利用知识探索开展竞赛,让他们在竞争中增强学习动力。例如,在“轴对称”这个知识的教学中我为了满足学生好胜心就创设了竞争情境:播放打桌球的视觉场景视频,让学生思考怎样选择路线才能使被击中的‘主球’绕过‘障碍球’而撞击‘目标球’促使其进目标洞。请同学们回想和思考,找到最佳办法。实际上,这样的情境很现实,其内容又是学生体验过的,有一定经验,在加上教师以竞争方式出现在学生视野中的,这样学生更有信心去做去思考。特别是哪些有体验的同学更有主见和兴趣,他们总想在第一时间晒出成果来。这样的教学无疑是诱思激趣的,在增强学的趣味性中实现了学生主体性的激发。
四、创设史料情境让学生在“赏”中提“趣”
数学发展源远流长,产生了不少的数学故事、史话,以及数学家轶事等史料。教学中,将这些资源整合进数学课堂,不仅增强数学欣赏性还可以使学生学有趣,提高数学审美能力。落实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地把这些史料引入课堂,成为教学知识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能搭建平台让学生欣赏历史人物,听历史故事,还可以感受到数学文化发展的伟大成就。这对于增强学生爱数学的情感是有积极作用的。例如,在引入坐标系的教学讲一讲坐标与蜘蛛网的故事、在探讨“勾股定理”来历时让学生听一听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百牛宴’的传说。这样教学既趣化课堂丰富学生视野,还能有效促使学生主体作用在互动中进行发挥,对于提效增质具有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良好的情境创设能让我们“优教优学”的理想得以实现,能使课堂充满生机,提高教与学效果,实现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和学习效果收获快速变为现实。值得注意的是,在情境创设方面我们不能“想当然”和“太随意”,既要注重形式上的多元化与新颖性,又要注重在内容上的现实性与创新性、在方式上还要有启发与挑战,这样才能避免单纯地追逐新鲜感而忽视学生对学习与运用的目标的实现。这样才能高效确保情境创设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达成高度一致。
参考文献:
[1]陈洪利,初中数学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探究[J].素质教育,2018年。
[2]张加新,中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策略[J].教学与研究,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