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兆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和兆军

(云南省永胜县顺州镇中心小学)

如何引导小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对于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该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再次,引导学生在民主、平等、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他们获取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掌握知识的思维方法。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二、创新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

()着眼于进行指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①改革教学教材的编排顺序。如传授“25的乘法口诀”,教材是从被乘数是2讲起的,我们可以从5的口诀讲起,因为5的口诀句数多,便于学生认识掌握规律后,自己去总结推导24的口诀。这样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较好地学会了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学习69的口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师教得自然轻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②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把例题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如“成反比例的量”一节,把原长篇讲解内容改为知识现几个成反比例关系的实例,提出一个讨论题,让学生用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思想方法去分析数量关系,找规律,得出结论。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地投入,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以“小组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鼓励合作,共同发展

以“小组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诱导,鼓励合作,共同发展。针对学校大班人数众多,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学习方式的指导,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课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建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激励机制。严密组织,加强管理,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发挥个人在小组学习中的潜力。学习小组的骨干成员不但能把同学很好地组织在一起,还能把握讨论问题的方向,使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

()实施“问题教学”,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

实施“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我们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互问、生与生互问。是学生在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问题的良好习惯。如教学“8加几”时,一个学生选择了用小棒摆85,老师启发其他学生给这个学生提问题。生1:“你为什么从5根里拿出2根放到8根里?”生2:“为什么要凑十?”生3:“为什么拿2根,不拿3根或1根呢?”生4:“为什么你从5根里拿小棒和8凑十,不和右边的5根凑十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把零散的知识加以概括,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

()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教学“归一”问题时,我们应该从生活实际入手,自行设计一张贴近实际的商业发票,师生模拟买卖商品,填写发票,让学生说说填发票时你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填写发票的过程,就是解答“归一”问题的过程。这样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填写发票,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渗透了数学的应用意识。这样做,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入社会实践,服务于生活,真正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导教学

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近年来得到了普及的应用和发展。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和动态逼真的教学课堂情境的创设,在解决数学教学问题和提高教学效率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竞赛活动中持趣

一般认为,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成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大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合理开展一些课内、课外竞赛活动,如“看谁算得快”、“看谁算得准”、“看谁答得快”等竞赛的形式要注重多校,并使学生获得竞赛的成功感,获奖面应大一些。又如组织学生进行“智力登山”活动,在山脚、山腰、山顶等处的设立若干“关卡”,派人把守过关的学生须正确解答各种数学题后方能通过。这些活动都能调控学生适当的激奋水平,保持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乐之”需要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四川省平昌县实验小学)


点击次数:12  发布日期:2022/5/13 8:40:5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