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雅”文化 增强德育的有效性刘春柳
构建“和雅”文化 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世客城小学 刘春柳
摘 要: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给学生一种精神力量的感悟。“和雅”文化是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的“明德至善”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文章以“和雅”文化为例,从校园文化的内涵及校园文化的四个层次对德育的作用探讨了校园文化在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中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和雅文化、德育
我国从古至今都比较看重道德教育,如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呢?为此,我们走出了课堂,把思索的视线投向了校园文化,开展了相关的探讨,我们认为少年儿童德育的主阵地是学校,而校园文化对德育的影响巨大,其中校园精神文化引领德育、校园制度文化规范德育、校园环境文化承载德育、校园行为文化践行德育。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性、超前性、示范性,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次。校园文化的灵魂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在学校不断发展过程中,带有学校特色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心理氛围等逐步形成,为全校师生所拥护和遵守,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引领着每一个师生的情感、信仰、意志和行为。校园文化的物化形态是制度文化,是体现在学校管理中的文化精神,它依托校园制度,反映师生追求理念,规范着师生的行为和作风。校园文化最直观的部分是环境文化,它是校园的生活设施、教学设施等实物形态呈现出的精神文化内容的积淀。在校园学习、生活中人们最容易感受到的校园文化形态是行为文化,常见的有师生们的言谈举止、消费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等,较为直接地呈现价值理念和文化氛围。
二、精神文化引领德育
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及被全体师生认可的共同文化理念、生活理念、价值理念等意识形态,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本质、个性、精神面貌。校园精神文化还被称为“学校精神”,具体表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和雅”文化,是学校追求的办学的根本宗旨和核心价值取向。我校以“和而不同,各雅其雅”为办学理念;以“育博雅学生、塑儒雅教师、构慧雅课堂、筑和雅校园”为办学目标。在“和雅文化”的引领下,干群之间和谐互敬,教师之间和谐互善,学生之间和谐互助,师生之间和谐互动,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共生。“和雅”文化成为我校的精神文化,更是“学校精神”的体现。
三、制度文化规范德育
“制度与道德原本就有着亲缘关系,起源上同根同源,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上相互支撑,特点相同而又义理相通。”
1.师生合理、有序的学习环境需要良好的学校制度的保证
学校合理、有序的学习环境需要良好的学校制度,即学生健康成长的正当权益需要学校的具体规则去保证。只有让学校制度能公平地实现和保障学生的个体权利,学生才能按照这种制度的规范和要求做事。良好的学校制度是为了保障校园人的合理权益,营造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学校环境,引导良好的道德风尚。我校围绕着“和雅”文化建立了一整套制度。
2.师生的理性行为需要良好的制度提供规范要求
道德和制度有内在的相同点,都是把人们的行为纳入社会秩序之中。但是,道德不具有强制性,它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它诉诸社会舆论和个人内心的信念。和道德相比,制度对规范人们的理性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拥有更优越的地位。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学校制度提供理性的行为规范。作为一种外在的他律的制度,把一定社会所要求的伦理精神正规化、条例化,反映了社会对所有成员的基本要求,能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言行规范。
3.师生持久的心理定势需要良好的学校制度
“任何制度都要以一定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取舍为前提,都要以一定的伦理精神为底蕴。”由于个体判断自己道德行为的重要标准是制度内含的伦理价值,全校师生在学校的生活中的价值取舍受学校制度文化所涵盖的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从而形成对这种制度的心理定势,呈现为比较稳定的认知、情感、态度。
四、环境文化承载德育
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硬件基础和物质保证,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校园文化的外在形态体现。校园环境文化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承担德育任务。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在我校校园西南侧,我校倾心打造孔子儒家文化,立起“明德至善”的文化石,建起孔子文化墙。文化墙上设立一尊孔子雕像,青石材质,雕像造型设计为孔子行教图,他双手交叉合于胸前,慈眉善目,凝视远方。墙壁上宣传他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教育主张,暗喻孔子思想的核心地位,为学生创设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了笃实求真的校园风气。
五、行为文化践行德育
行为文化是学校全部文化的集中反映,是校园人在学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所有行为中表现出的文化品位、精神状态、行为风范,是学校精神、办学思想、价值观念在每个人身上的生动反映。校长引领全校师生,共同构建和提升学校的行为文化,必将给学校带来新生机、新气象。我校对学生的行为文化做了深入的探讨,他们以少先队为主阵地,以文明券为激励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重视校园文化对德育的作用,已经成为各个学校德育实践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要通过制度规范和日常管理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以充分发挥其德育的价值,使德育的实效性得到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澍军,王占仁.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操作系统研究[M/OL].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
[2]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名校文化精选[M/OL].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7.
[3]陈立明,刘建民.NIT校园文化笔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