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的惯培养巴文朝

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的惯培养

巴文朝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中心小学)

从习惯的概念和特点、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入手,力求寻找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方法,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促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语文学习,而且对其本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可以使之终身受益,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方面也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低年级小学生中突显的不良语文学习习惯

不喜欢课前预习。我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低年级小学生都不喜欢课前预习。一方面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其次是教师没有严肃并正确地引导;再次是当今低年级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主动。上课不专心听讲。我班上就有些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喜欢开小差、讲私话,其实都是些特别聪明的孩子,他能清楚地知道老师什么时候看到他了,什么时候又没有注意到,之后便自由地“发挥”了。但是对待学习又是另一番状况,比如说,我在一堂语文课堂上讲课时,提了一个问题,当时只有几个人举手回答,而我认为能答出来的学生没有举手,于是便叫了一个这样的学生答题,没想到他站起来后,一定要我再把问题重复一次,这才答对。原来他并不是不会回答,而是没有认真听讲,连老师问什么他都不知道,自然就无从谈回答了。像这种情况有很多次地出现在我的教学中, 我的很多同事也常遇到类似的问题,生发同样的感触。

二、从小学生自身出发,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培养预习的学习习惯

我从二年级开始,就着手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教给学生预习符号、提出预习要求、完成预习作业。每当预习一篇课文时,首先读通课文,并边读边画出生字和新词语,看看字型,想想意思,如遇到不懂的问题,在旁边作上记号,然后在进行新课学习中学会自己还没有弄懂的地方。这样才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学习习惯

在二年级下期语文教材的第六单元,每一课都有学习伙伴的感悟或所想到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学习伙伴的话去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勤于动笔的学习习惯。如教学《画家和牧童》第二课时中,我们可以先出示学习伙伴说的话: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让学生读后,让学生写下对学习伙伴的提问。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写下:你是从哪里看出戴嵩很虚心的?戴嵩的谦虚在哪里?然后,老师让同学们去读课文,想问题,最后勾出表现戴嵩虚心的句子或词语。

(三)培养学生乐学的习惯

以前的传统学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厌倦、乃至学习效率低下。如今的学生聪明、好胜、好奇、酷爱刨根问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乐学的习惯呢?

一是:遵循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既了解他们的共性,又了解其个性差异

在语文课上,教师尽量多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不断地刺激学生学习。如:“你想知道故事内容吗?你还有更好的说法吗?你想读一读吗?你觉得能比某某读得更好吗?哟!你想得比别人更周到呢!”等等。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兴趣,慢慢形成习惯。

二是:培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让每个孩子都能踊跃参与,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

1、读一读。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明显,事理简单,篇幅短小,易读易记。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品出味道。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读书训练,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获得读书的本领--“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品味语言,克服摒弃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式的讲读方法。

2、说一说。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提高儿童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讲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都能围绕着(小蝌蚪)长长的尾巴→长出两条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成了青蛙)。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也形象地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这样的说话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的学习态度。

3、演一演。组织儿童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儿童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当自己化身为课文中“人物”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如《小燕子回来了》这一课,通过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时在沿途看到的变化,歌颂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速度日新月异。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按小组分别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妈”,表演他们从南方飞回来的经过。比一比,谁能把小燕子看到祖国建设突飞猛进时又惊又喜的心情、动作和语言表达地准确、充分。学生便在这样愉快的学习中,看到祖国的建设变化巨大而感到欢欣鼓舞,从而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一句话,没有兴趣,学习习惯就是无从谈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创设机会,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让学生体验成功学习的甜头。


点击次数:7  发布日期:2022/4/19 11:07:28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