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古美泉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古美泉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第二小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工具学科,也是人文性并举的学科。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没有圆满的答案。在此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注重明确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要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语文教学目标有四个层次:总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课堂目标。这四层目标之间的关系是:课堂目标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一一落实,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学生,写好教案,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这样才会在课堂上“教不乱谱”、“学不乱套”、“练不乱阵”,避免了“天马行空,架空分析”的现象。
二、 注重朗读训练
首先,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语感,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理解、表达能力。通过对文章反复的朗读,对文中情感的反复体会、领悟,再加上适当的语气语调,才能产生好的预感效果。语文教材的选编中,大多是文质优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丰富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语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会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并在此基础上悟出文中所阐述的内涵。其次,朗读训练可以发展学生语言,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不读破语句。就是要读的连贯,节奏自然,不拖长音。在熟读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读,就是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句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的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的正确、读的流畅,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再者,朗读训练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体会。人们的认识规律是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就是对语文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它包括对课文的范读和学生朗读。范读是教给学生感知教材的方法,学生朗读,是对教材的直接感知。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朗读这一环节,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加活动,使学生“目睹”、“口诵”、“耳听”、“心思”,从多方面立体化地感知教材,就一定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体会,领悟文章的妙处,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讲解主次分明
讲解,则是在学生充分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讲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语文教学中要主则祥,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课文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此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注重能力训练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五、注重体验成功
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而对于学生而言,当其在学习上取得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赞许时,他们兴高采烈,心里像喝了蜜一样,反之,他们兴致索然。成功,像一只兴奋剂,让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励他们积极进取。不是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而是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收获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当学生学有所获,取得进步时,我给予表扬、鼓励。我向同学们展示学生的优良习作,优秀作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光明的前景。这样做,学生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渴望得到欣赏是每个人最可爱的特点,学生也不例外。例如,我把语文课课前五分钟定为学生活动——“学语文,我来讲”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讲自己课外学到的语文知识,可以是一个故事、一句名言,也可以是一首诗……师生听完以后发表意见和建议,按十分制打分,学习委员当场记录得分每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秀学生。在班上进行表扬。通过有效的学习评价,实现了“语文课堂小天地,社会生活大课堂”。
总之,我们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领域,提高新能力,具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和文学修养,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语文课上得有魅力,才能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