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基于新课改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钟 静

基于新课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  钟静

摘要:基于新课改的高中语文教学必须继续沿着新课改推进之路前行。作为实践者,我们应更新教学理念,牢固树立生本意识,更新学生学习方式,通过情感表扬,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教育。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改  理念  主体  兴趣

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情感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成长。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因此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在这种背景下,高中语文如何应高考而教,又如何体现新课改要求,是我们一线教师应着力思考并实践的现实课题。

一、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生本意识        

以人为本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我们学生观的重要要求。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如果仍用传统观念教学,即使在新课改的引领下,也会穿新鞋走老路。因此,要推进新课改,我们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自己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能力,才能找到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而以新课标为指导的新课改,首要要求就是教师要转变角色,牢固树立生本意识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要求教学中我们应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并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更主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金子,还应教会点石成金的秘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呼唤,生命体验的一个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的权威,教学也不是过去的单一传授,而是需要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己获取新知识与能力,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来看待,教师应尊重、保护、宽容学生,在目标价值的导向上,要以塑造完善的人格为根本宗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更加健康,品质更加高尚,他们的个性也会得以张扬。        

二、变革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传统被动式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再学习读书了。固原来在于队了缺乏兴趣外,那就是缺乏学习方法,没有自我读书约束机制。这三个方面的原因是学生不爱学习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改实践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保护好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积极探求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如自由选择阅读方式,自由选择作业内容等。当学生有了好的读书兴趣,他们自主学习就有动力了,也能主动克服学习困难,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一)大力实施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外教育界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学习策略。小组合作是语文学习中互动合作的主要形式。教师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扎实开展好互助合作学习活动。在合作成员间要明确学习目标,团结协作,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重点、疑点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收获。 

(二)引领开展探究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深层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科内容和现实情境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去解答课题,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得到情感上体验与态度上的自我修正,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应追求形式,而应体现实质。探究真正要强调的是“动脑”,学生肢体上的“动”,嘴边上的“动”,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更积极地投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行动不如心动”。        

三、多赏识表扬,开展激励性评价        

被肯定是每个人心灵深处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种需要还会变得更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屋及乌,乐于语文学习。我们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氛围,能给学生心理自由与安全感教师要善于这种“情感效应”的作用,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对有创见或有不同观点的学生给以肯定,对有创新想法的学生给以高度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以鼓励,为暂时后进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建立起对学习的自信,让学生进入成功――兴趣――成功的良性循环,逐步培养、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实践证明,给予学生适度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有利更对于他们提高语文学习自信更是百利无害。清代思想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值得我们好好咀嚼与体味。体现在教学中,那就是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成功感。

总之,新课改践行中的高中语文教学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引领者让学生在教师化教为导的引领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获得语文素养培养,从而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刘长红,如何践行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8

 


点击次数:20  发布日期:2021/6/11 9:20:0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