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与自主学习模式探讨杨正华
初中历史教学与自主学习模式探讨
杨正华
(湖北省利川市凉雾乡民族初级中学)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乃是知识经济的两大特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本文从自主学习模式的策略;自主学习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自主学习模式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最显着、最根本的特征。这要求我们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当前课程改革中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所谓教学模式,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来制定的教学基本策略及其实施步骤的样式,是指导教师组织教学过程的范型,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指导性范型。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下面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和对立体引学式理念的研究如下的见解。
一、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策略
1、 问题导引的策略。教师把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动机与行为,这样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转到备问题上来。
2、为认知而活动的策略。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是促进学生为认知而展开自主学习的活动,如查阅有关背景材料、比较分析、紧张思考等,都是自主学习中常见的方式。
3、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与教师启发引导为辅的策略。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启发引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接纳所有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或认知策略陷于困境时,教师就必须给以启发引导。但教师的启发引导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的启发引导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只是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4、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策略。个人思考探索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5、学习信息及时反馈的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系统。
二、自主学习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上述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就构成了该模式的教学结构序列。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应是:提出问题,自学探究——小组讨论,同伴合作——启发质疑,引导释疑——检测评价,培养能力——总结概括,构建板块。
1、提出问题,自学探究。以初中历史下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一节教学为例: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哪些危机?(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特点。(3)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新政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苏联和美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说明其原因。问题的设计统揽全节内容,既有对重要基础知识的概括,又有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难易适当,因而能诱使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有利于学科能力的培养。
2、小组讨论,同伴合作。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同伴合作,组织小组讨论,这是自主学习模式的重要策略。这一阶段,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和在阅读中发现的新问题是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如罗斯福新政的“新”在何处?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何影响?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切磋,纠错改误,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团结协作攻关的精神。这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时机。质疑、释疑阶段是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师生平等民主讨论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把学生阅读阶段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拓宽思路。对小组代表提出的质疑,教师可让其他小组的代表解答、补充,在全班学生的讨论下得出正确的结论。
3、启发质疑,引导释疑。以初中历史下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一节教学为例,有学生提问: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对这一质疑,我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启发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美国的国情(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及民主传统),以及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等方面进行讨论。经过共同努力,使问题得到圆满解答。
4、检测评价,培养能力。检测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力求题型多样,难易适度,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5、总结概括、构建板块。在学生阅读讨论、质疑问难、师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总结归纳概括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巧妙地转化为板书提纲,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有序的认识,形成知识点——知识链(线)——知识板块(面)。
三、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应认同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并内化为较为规范程序化的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破除教师中心论,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启发引导学生自觉动脑、动口、动手,大胆探索,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许会有人担心这样做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我们认为教师主导作用的最终结果就是体现在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上,换言之,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就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的师生双方才能进入“谐振”状态。
其次,要施行课堂教学民主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如此,就需要施行课堂教学民主化,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要充分相信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行,对学习困难者则备加关心,适时加以启发引导,而不能损害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这是实施自主学习模式的基础。首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主要是教会学生“粗读、细读、精读”教材。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教材,抓住章节子目,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对教材要逐字逐句地读,掌握时间、人物、地点等历史基础知识;所谓“精读”就是对背景、影响等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通过阅读思考,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
总之,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有的教学模式,掌握了教学模式就从整体上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线索,学习起来就会驾轻就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历史学科同样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真真正正地实施自主学习教学,展示教材结构,勾勒教材线索,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识,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也是自主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