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史加兰
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史加兰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灵源小学)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由此可见,文化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希望,在小学教育中加强文化教育,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语文学科人文教育功能,积极挖掘语文教育中可渗透文化教育的元素,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地改变现代孩子过度追崇西方文化而摒弃传统文化的不良社会现象,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理念
对于中华的文字版本来说,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版本,它也被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古诗词是一种再现中国传统生活及思想的一种文体,古诗词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中华传统独有的平直与坚贞的性格,还有传统的生活方式及中华传统的民族美德,其本身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双面传统文化的讲述时,相得益彰。从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来看,存在着很多流出千古的古诗词,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对学生进行主观上的了解,并用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其中领悟中华文化的精髓与深刻内涵,进而感受到古诗中蕴含的传统魅力。
例如,教学《石灰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诗词背景,以及作者经历,感悟传统文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直观体会古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品性,以及诗中借物喻人的创作手法。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提高了自身审美情趣,就可以更容易的掌握其中所渗透的传统文化,这样一来,既是保障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又是充分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兴趣,带动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的最佳手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二、在课外阅读中感悟传统文化精髓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而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正确引导,优化语文教学设计,使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以及传统文化充满欲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外阅读是学生拓展阅读面与知识面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阅读教学,不断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整合好小故事与古诗文等教材中的内容,以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重视课外阅读教学,通过课外阅读渗透传统文化,适时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分享、交流活动,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古人的人生哲理与有趣的生平,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保障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文学修养。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古就有注重音韵的传统,多数文化经典适合诵读,不仅可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加深记忆、增进理解,更可从中体会到民族特有的文化美感。由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传承悠久、内容丰富,教师应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水平,由简入繁地安排每个年级、班级的诵读内容。如低年级的学生可要求其诵读较简单的《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孝经》《弟子规》等,中高年级的可读一些稍长的唐诗,宋词、元曲、歌赋等。在时间安排上可为一周一节或两节课,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致熟读成诵,牢记在心。在诵读中学习,可以更好地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巧能生花”的道理。
三、在民俗活动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继承性的特点。现阶段,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更高的教学要求和目标,要求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指导,也要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以便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将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样性的民俗文化活动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便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和理解。
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王安石《元日》这首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春节文化给学生进行渗透讲解,人们喜欢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也独具文化氛围。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集中表现在人们对节日的尊重与喜爱。如中秋赏月、月饼等,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讨论中秋赏月习俗,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喜欢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另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端午节、重阳节以及清明节和中秋节、新年等节日即将来临之际,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对对联、猜灯谜以及编中国结等相关的风俗民俗活动,让学生收集一些与这些节日相关的小故事,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让小学生学习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努力,需要每个学生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关注和努力,使学生热爱祖国文户的感情充盈胸中,良好的人文素质也在祖国文化熏陶下形成。只有这样,中华传统文化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