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立体引学化刘艳萍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立体引学化
刘艳萍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西湖小学)
摘 要:教师应当由站在学生之上转换为立于学生之中,满堂灌的教学的过程转换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只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满足内在的各种需求,所学得的知识才可很快转化成新的学习资源,自身素质便可尽快得到提高,相应的成绩也会直线上升;也只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满足内在的各种需求,学生才会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是立体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现实,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引学”,进行教学创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现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同以前,以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学生练,教师是站在学生之上,这样的教学学生是被动的,没有自主的,学生的心智得不到开发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挖掘,甚至被握杀了。这种阻碍学生自由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教学已经阻碍社会的发展,所以必须进行改革。教师应当由站在学生之上转换为立于学生之中,满堂灌的教学的过程转换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只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满足内在的各种需求,所学得的知识才可很快转化成新的学习资源,自身素质便可尽快得到提高,相应的成绩也会直线上升;也只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满足内在的各种需求,学生才会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如何有效确保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能“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但如果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单线进行又不完美,也不高效,这两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引与学”是立体的。立体是指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师生相互质疑,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探究,促进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现代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为图、音、像、影、文结合的多媒体动态形式和立体式教学,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学会学习、求知、做人。
既然“引与学”是立体的,如何有效的运用是摆在现代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运用恰当你的课堂就高效、快捷。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现实,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引学”,进行教学创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一、教学方法的“立体引学”化
“二十一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实施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着眼于不同学生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激励、独立获取知识、自求发展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倡导学生独立学习,学会学习,提倡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法与学法改革同时进行便成了关键。当然,教法要灵活,就像昨天吃萝卜、今天吃青菜、明天吃糍粑、后天吃粽子一样,绝对不能千篇一律,按部就班,不然就会倒人胃口。只要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提高学生素养,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音像、网络等,使得学生可以更为高效地检索有关信息,并获得信息判断、筛选等能力的锻炼,从而有效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我们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的互动对话环境,使每一个独立个体的话语权得到尊重,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现实。信息技术的普及,迫使课堂格局发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够实现弹性更大的自主学习,教学民主有可能发展为必然。种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法,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师学法指导下学会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点燃学生心灵中的创新火花,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从而构建“立体引学”的数学教学模式。
二、教学手段的“立体引学”化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主动意识、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小学数学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开发乐学天地,以求符合小学生喜新好奇、情绪易变的年龄特点,尽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数学,克服困难,积极思维,变求知为乐此不疲的享受。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将音乐、游戏、表演等融入课堂,并引入竞争机制,寓竞争于教学中,使紧张的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有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入幻灯、录音、录像、电脑等多种现代化媒体,借助现代声光电化教学媒体,使教学手段多元化,使课堂成为超越课堂时空、背景的立体化的学习环境,拓展数学教学的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三、教学形式 的“立体引学”化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多边互动活动,情感因素在此活动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情感交流是实现知识交流的依托。情感可以激励思维,促使思维能力获得超常发挥。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教学,寓娱乐于教学中,使教学形式“立体引学”化,优化课堂结构,乐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的同时,给每一个生命个体“最充分的发展”时空,就有必要打破常规单一的线型结构发展,对基本教学形式进行立体构思,使各种教学形式在同一时空同步展开,增大学生课堂活动的密度,有效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最大发展,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达到优化组合,个体化和大面积施教的统一得到实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数学兴趣小组和文学社团等数学课外活动,使教学形式“立体引学” 化,消除数学教学受时空、环境的约束,寓娱乐于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进入角色,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四、教学评价的“立体引学”化
小学数学教学除了教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这几个要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评价。给予学生正确、客观、公正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应改革传统的“一纸分数定优劣”的评价标准,实行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给学生一个公正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基础上了解自己,提高自己,树立起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自信。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实行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以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以学习档案的评价形式,在自然的状态和开放、公开的环境下综合采用课堂表现观察记录、日常交流、作业记录、测验等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定期向家长反馈信息,通过家校联系的渠道,向家长提供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的帮助,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促使学生数学素养全面发展。
总之,在信息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要适应学生的信息接受方式,改变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立体引学”化的教学,改变那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走出误区,走出“沼泽地”,并且要让学生自己走,给他们一片天空,给他们一个支点,在教师适时“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渴望”中愉快地进行“自主化”学习。我们现代教师一定要把握小学数学教学各要素,恰当运用各种要素进行“引学”,把握好据学而引,以引促学,引学立体,贯穿始终的度,来激活我们的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