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弘扬民族文化王兴发

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弘扬民族文化

 

贵州省兴仁市波阳镇田湾小学  王兴发

【摘要】本文首先对民族文化做概述且讨论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分析民族文化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现状,探讨民族文化的有关内容穿插到语文课程中的教学方式方法希望通过在语文课程中弘扬民族文化,能够使学生在语文课上汲取更多的民族知识,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提高其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使之达到弘扬民族文化,践行社会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思想基础。

【关键词】语文课程民族文化弘扬方法

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是现代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几千年来一脉相承,博大精深,这是我们立足的根,民族文化指的是一个民族所创造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的特点以及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往往是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里面包含的是自古以来这个民族人民智慧和汗水以及历史经验的结晶,同时也是从古至今,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对各种经验的总结通过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我们能够看出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文化发展的脉络,因此可说,民族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一个国家的历史深度。

一、民族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意义

社会传播文化和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就是学校教育,而语文课程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一般说来,课程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总是体现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的主流文化,常以社会主流文化代言人的形式出现,它将社会主流文化转化为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及与教师的日常交往中,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习得了这些文化,可现在在同学们中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国家意识淡漠,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减退,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不强等现象,所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十分重要,而且更为紧要。

二、民族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现状

从目前的语文教材的内容中分析,民族性不够强的特点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文本依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性质。如果课文中涉及的少数民族问题,教师也不会给学生讲述与这个民族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这些文章都不是单独介绍少数民族,而是重点在于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民族之间和谐共处等,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介绍也只是轻轻一点而过,不够详细。这必然造成少数民族的学生对课文中讲到的、与他们的生活相距甚远的、对他们将来的命运至关重要的内容只能被动接受,全盘吸收。总之,语文教材很好地履行了作为主流文化代表的义务,对非主流文化的关注不够到位,对部分少数学生可以说是存在着缺陷和短板

、民族传统文化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民族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是靠熏陶感染。特别是在少数民族的学生性格与素养的形成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

、让民族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

语文是文化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载体,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则要求语文课堂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文化的魅力。民族文化资源的充分发掘与有效运用,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方式、手段等都有着极大积极推动作用。

让民族传统文化走过语文课堂,最首要的就是国家意识要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增强凝聚力,实现统一,在艰难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从强调国家意识中入手,从学生的国家情结中着手,只有脑中有国,才能做到心中有家,才能真正把祖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加以弘扬和传承。

让民族传统文化走过语文课堂,最主要的就是文化认同要增强。我们要有意识地从民族文化中吸取养料,“文以载道”,我国民族精神的内容大量在存在于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注重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纳入其中,而本土优秀的民族文化,更易于被学生认同与接纳。特别是对校本文化的发掘,有助于营造语文课程的文化氛围,突出学校的特色,让学生领略民族文化的风采,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接受人文熏陶。

让民族传统文化走过语文课堂,最重要的就是自身人格要完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人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重视“做人”的准则,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首先的是弘扬民族精神,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与道德伦理紧密结合的精华,不断完善人格。要把承担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内容,以学生加以灌输,切实增强学生的国家主人的责任意识,遵法守纪,以诚待人,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从小事做起,养成勤快、勤劳、勤奋、勤俭的生活习惯,养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意志品格。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更是底蕴丰厚,异彩纷呈,是我们在语文课程教育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文化源泉。“民族文化进校园”就是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土壤,丰富语文课程内容,优化语文课程结构,打造独具特色的语文课程,必须让优秀的民族文化走进教材、走进课堂。提升文化素养,培养健康人格,从而自觉地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努力做一个有国家意识,有文化归属感,有人格气节的人,不能让历史在我们手中割断,我们要传承历史,弘扬民族精神,这样我们即使走到世界的任何地方教科文卫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

 

参考文献:

[1]唐冲,王海波.构建具有民族文化张力的语文课程[J].四川教育学院报,2008(03):49-51.

[2]李禹昕.试论语文课程中的民族精神[J].吉林教育,2014(36):26.

[3]赵晓华.语文新课程中弘扬民族文化的方法浅述[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31-32.

 

 

 

 


点击次数:11  发布日期:2021/5/15 16:14:4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