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客家人优良传统之爱国爱乡精神李姗鸿

客家人优良传统之爱国爱乡精神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世客城小学  李姗鸿

内容摘要

客家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与客家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演变关系密切。客家人普遍存在强烈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客家精神是由于客家民系是在迁徙流移中形成。客家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延续与具体体现,客家精神是革命的精神,客家精神也是一种激励人向上的精神,客家精神还是和睦亲邻、繁荣社会的精神。客家精神可以表述为:勤劳刻苦,锐意进取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团结协作,海纳百川敬祖睦宗,爱国爱乡。客家人爱国爱乡的精神体现在客家的仁志士、客家乡贤和海外侨胞身上。

关键词客家客家人客家精神爱国爱乡

 

如果说中华民族是一条奔流的大河,那么客家民系绝对是这条河中最波壮阔的一段流域:如果说中华民族是群星璀璨的夜空,那么客家民系绝对是夜空中最耀眼的明星:如果说中华民族是一部让世人惊叹的史诗,那么客家民系绝对是其中最绚丽的篇章。客家,一个偌大的民系客家人一个优良传统的代名词,我作为一个客家人为此感到无比的骄傲、无比的自豪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经历了五次大迁徙的考验客家人在艰苦生活中渐渐磨砺出别具特色的客家精神。客家精神可以表述为勤劳刻苦锐意进取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团结协作海纳百川敏祖睦宗爱国爱乡。客家人的优良传统是具有多方面的以下就客家人爱国爱乡方面谈一下我的浅见。

客家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与客家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演变关系密切。客家精神是在客家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为客家社会的人文发展起引导作用。客家人来源于中原汉民族北方粗犷豪爽的性格特征煅造出客家人乐生迈进刚强弘毅勇敢豁达爱国爱乡客家人是“北方强者的血统与遗传”

客家人作为汉民族一支民系,其形成和发展,经历数次大迁徙,颠沛流离,世事多艰使客家人养成坚忍卓绝、刻苦耐劳、冒险犯难、团结奋进的特性,客家人是“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影响或选择下的适者。”客家人经过历代长期艰苦奋斗使民族性格得到考验和磨炼,使客家人自始至终带有一种浩然正气的民族节操,他们崇尚忠义,反抗压迫,义不帝秦,同仇敌忾,爱国爱乡,注重武术的凛然自傲之气,使他们成为“民族心理发展中的一群勇者”。

客家先民是中原华胄,他们来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虽经辗转流徙,其文化气质不变,他们讲礼节、重伦理、好学问、尚教育、敦亲族、敬祖先、隆师道,客家人深重的文化气息使他们成为“优者的遗业与涵儒”。作为客居异乡之民系,客家人的爱国爱乡之情显得尤为突出。

客家人普遍存在强烈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这是由于客家民系是在迁徙流移中形成。客家先民饱受战乱和压迫带来的痛苦,因此客家人对家园的安定,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崛起有着强烈的渴望。在客家先民从第一次迁徙开始,近千的历史中,客家社会涌现出不少爱国爱乡的民族英雄。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是客家后裔,其助手廖仲凯、邓仲元、姚雨平均是客家人,北伐名将叶挺,抗日战争中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国民党抗日烈士谢晋元,中国共产党的著名将领朱德、叶剑英、刘亚楼、萧华等,都是客家人氏,他们在历次革命斗争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爱乡的民族意识,成为客家人的杰出代表。

 

客家人的爱国爱乡观念,还体现在留居海外的客家人身上。这些客籍华人大多深切关心祖居地故土的社会发展和家乡建设,往往慷慨出资赞助家乡的社会公益和福利事业,体现出游子的爱乡情怀。

客家人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特别看重读书人,在他们看来,要想改变境遇,只有通过读书跻身于官宦行列,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为了望子成龙,光耀门楣,客家人往往会集中全家庭,乃至全宗族的力量来培养子弟读书。海外客家人大部分都是出生于较为贫困的家庭,旅居海外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都深深地感受到文化低的诸多不便,自身的体会让他们深感文化的重要,不少海外客家人除将血汗换取的钱寄回家乡接济、赡养亲属外,为了提高族内子弟的文化水平,还将挣得的血汗钱钱寄回家园送族内子女进学校读书,或者将子女从海外送回家乡享受教育,如李先生在给其母亲的侨批上写道“现托上大洋两块给侄儿开学之用”。为了后人长久地受教育,一俟获得了一定的资金后,海外亲人就会将钱带回家盖学校,扩大教育面,如林先生在给林氏宗亲会的侨批中写道“建学校要靠大家的努力,由于我资金有限,现托上大洋十块用于修建五全学校之用”。鉴于海外客家人人数的不断增加,为了提高海外客家子弟的文化水平,不少海外客家人出钱出力在居住国建学校教育客家子弟,增强客家子弟的家乡观念,使不被同化。

客家人爱国爱乡,反压迫、反侵略,客家人认同自己的祖国是中国,他们有个博大的胸怀,有一颗平等宽容的心,再加上“叶落归根”的传统思想,他们与当地的其他族群融合而和平相处,共同开发当地,在他们的思想中,他们只是外出学习和打工,他们获得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后,就回到家乡以公而言就是办教育、办商业、办银行、传授技术,发展家乡的手工业,帮家人脱贫致富。侨乡对客家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影响巨大,不仅起到了海外侨胞赡养留在故乡的父母、妻儿的义务,也起到了尽快建设家乡公益事业的需要。同时因侨乡带来不同的文

,而使侨乡成为中西合壁的美好家园。侨乡资源源源不绝地注入木土,成为社会和人民生活肌体上不可或缺的大幼脉,扼生灵之咽啾。如此绵廷百载以上的历史景观,是一种内蕴深厚的文化现象。

客家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延续与具体体现,客家精神是革命的精神,客家精神也是一种激励人向上的精神,客家精神还是和睦亲邻、繁荣社会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罗勇等主编。《客家文化特质与客家精神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2]房学嘉,《客家文化导论》,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年;

[3]房学嘉,《论客家人之根》,上用,花城出,200年;

 


点击次数:40  发布日期:2021/4/1 20:01:04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