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反思蔡志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反思
蔡志学 湖北省建始县官店镇刘家包中心小学
新课程改革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在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语文课堂“活”了,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某些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已不多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探究式教学成为教师改革教学方法的首选,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正日益增强。然而,不少课堂教学多了表面热热闹闹的小讨论和满堂絮叨不清的碎问碎答。而课堂上学生又没有足够的讨论时间,没有明确的讨论中心,相应地也激发不出思维冲突,教师连珠炮似的追问充塞了整个课堂,回答问题的学生又总是那几个固定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下等学生都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不是丢了西瓜拣芝麻吗?我认为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追求热闹忽略双基
新课改“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为此教师在教学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穿插诸如游戏、表演、画图、采访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结果气氛活跃了,可静心想一想,学生读了几遍书?提了几个疑问?思考了几个问题?学会了哪些语文知识?发展了哪些语文能力?活泼有余,扎实不足。因此,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高效率地进行思考、练习,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
二、强调个性疏忽引导
新课改提倡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但是在美好的愿望下伴随而来的是小组讨论运用不当、教师成了旁观者、讨论的形式单一。导致讨论形式化,为讨论而讨论,为做课而讨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或是一句话的点拨,或是一个眼神的赞许,或是—个微笑,需要教师在小组讨论中相继诱导、科学组织,在帮助学生向知识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急功近利失去自我
有的教师平时上课有颇多精彩之处,可圈可点,可当有人听课时,却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为什么?究其原因:听课时,不再是给学生上课,而是在给学生听课的同行与领导上课了。教者的全部心思都放在听课者的评价上,说到底,就是在讲台上做“秀”,并要学生配合自己把秀做好、做美、做自然。情境教学、以读代讲、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倡导的语文教学方法,如何融入到语文课堂中,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时间共同实践和探索。急功近利地进行克隆,秀给听课者看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四、鼓励合作,不忽视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做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时动辄就安排四人或六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这些都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所造成的。
五、倡导探究,不无度开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
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
语文课堂需要感悟、品味、思考。语文课“心动”比“行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课堂。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深入学习、冷静思考、不断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走进新课程。课程改革进程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本也无可厚非,但新课改需要热情和激情,但也需要冷静与思考。积极不是过头,冷静并非冷漠,热情不是喧嚣!面对语文教学的不安和躁动,我们更应该不时地告诫和提醒自己:我们的步子要迈得稳些,再稳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