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实施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重在“三开放”李亚萍

实施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重在“三开放”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八中学   李亚萍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人为本,倡导开放性教学。经笔者调研与实践,认为应该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系统,实现语文教学过程全方位的开放,拓展学生的创造时空,给予学生创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 开放性教学
   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中学课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次课程改革规模之大、进展之快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改革。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教学的开放性问题将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实施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重在“四开放”:
   一、重在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
   由单一的课本知识延伸、扩展到课外阅读。据统计:在学生掌握知识总量中,课本知识约占35%,是知识的核心部分;课外知识占约65%,是知识的外围部分。前者求“精”,后者求“博”,“精”与“博”是知识大厦纵横两部分的构件,是知识的最佳结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出现“通才取胜”的局面。所谓“通才”,是具有一、二门专业知识,而又知识面广博、基础扎实的人。美国曾对1311位科学家的论文、成果、晋级等方面情况作了五年调查,发现很少有人是仅仅精通一门专业的“人才”,而多数是以博取胜的。杨振宁、李政道两位博士指出:知识面窄是我国青年的一大缺点。学生在多读多写和多向评价过程中,他们感到轻松、自然、有趣、和谐,精神压力消除了,心理状态改善了,就能变“苦”为“乐”,变“难”为“易”,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学生语文积累丰富,语文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必然大幅度提高。大量阅读和写作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裨益的。正像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转化“差生”时曾经说过的:“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思维变得更加迟钝。我曾经用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个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写作范围。”
    中学语文教材是语文信息的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内容,它的综合性很强,不仅涉及社会、经济、人文等因素,也与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密切联系。尽管这几年教材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然而,语文教材在目前还是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发展的空间。如此这些,要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应力戒照本宣科,注意活用教材,提高教材的开放性。我们知道,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的教学应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跳出教材,对教材做灵活变通、或重组或增加或删补,还可以选取文化内涵比较丰富、深厚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如冰心、朱自清、老舍等著名学者的文章。还可以增加一些富于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点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如韩寒、贾平凹、王安忆等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语文的教学面,开阔语文的教学视野,这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个性。
    二、重在实现教学观念的开放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要转变,这就需要教师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和实现新课程。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教学策略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获取对知识本身和知识价值的真正理解。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其中课堂的开放性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水平的一把尺子。教学理念新,教改意识强的教师,课堂上敢放能收。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猜想、去操作、去探究、去思考分析、去讨论、去判断、去验证结论。现在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让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说明,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见,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自己敢于提出挑战性问题的习惯。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于质疑,有时间质疑。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为此,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真正地关注学生和接受学生,建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也是一个学习者、发展者,与学生一起成长。为此,我区正在进行一系列的课改模式,即“10+35”,也就是教师讲10分钟,学生活动35分钟的形式。这既要求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三、重在实现教学手段的开放
   现代教育离不开手段的现代化。中学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跨越国度等原因,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单调乏味,学生很难在短时间里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这又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在此有所突破,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课文。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和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利弊,“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添翅插翼。其最便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利用多媒体演绎,课堂教学直观化;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化;利用电脑网络,开启课堂教学数字化。
   综上所述,由传统的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的教学向开放的教学转变,不但是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开拓语文教学的新途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只有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性社会所需的开拓创新的人才。

 


点击次数:36  发布日期:2021/4/1 19:59:2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