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基于提升乡村小学生自助阅读能力实践的策略研究 边巴次仁

基于提升乡村小学生自助阅读能力实践的策略研究

西藏山南市错那县错那镇完小  边巴次仁

 [摘要]:教育学家弥尔顿曾说“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我们该如何实现乡村小学课外阅读的有效?让我们乡村的孩子也能在阅读中成长,笔者尝试了以下的实践和研究。一要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二要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三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四要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

[关键词]:乡村小学 课外阅读 有效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学习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让他们那美丽童年因为读书而放射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一、问题提出的意义

当今世界,谁掌握了面向新世纪的教育,谁拥有了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谁就在新世纪的挑战中处于主动。而优质的小学教育是人成才的基点。而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举足轻重,关系到语文素养的更深层面。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而要培养这些能力,阅读是关键也是培养其他能力的途径。表现在:1、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2、促进个性健康发展。3、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

二、乡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1、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通过一个教学班的调查发现:10%的学生每天都读课外书,35%的学生经常读课外书,55%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其中29%的学生读课外书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学的能力。

2、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一些老师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以本为本,守本固本,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在应考模式里兜圈子,使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从而丧失了课外那片肥沃的土地。调查表明80%的学生希望老师在阅读课上引导大家读,89%的家长认为学校很有必要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希望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3、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学校在5-6年级中的学生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57%的学生不喜欢读《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 30%的学生喜欢读漫画类;78%的学生喜欢看《脑筋急转弯》。学生课外读物的量少且窄,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三、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1、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故事人人都爱听,孩子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我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演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乐于读书。

学生往住很想好奇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阅读,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但是大部分藏族学生的阅读量被无益的课外游戏所取代,课外阅读量很贫乏。这种现身说法,直观形象,增加对比,说服力强,让学生看到了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从而萌发了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同时我还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二)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

1、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

2、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1)精读法。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默读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

(5)写心得体会法。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建立班级书橱,使学生走进课外阅读,让图书靠近学生,首先从学校图书室抽调一部分适合儿童口胃的图书充实班级书橱,其次是动员学生每人自带3本图书,把自家的图书暂时存放到班级书橱;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首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以平和的心境尽情地读书,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乡村语文教师,我们更要积极拓展渠道,为乡村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拉近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乡村孩子也能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让他们能在成长中阅读,在阅读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崔峦.崔峦老师教你阅读[M].长春出版社.2001年1月

[3] 臧铁军. 小学生阅读能力诊断性测评研究(上)[J] .学科教育.1998年05期

[4] 莫雷,温鸿博.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评价系统建构[M].基础教育课程. 2005年03期

[5] 徐丽芳.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与培养策略探讨[M].中国教师。 2009年S2期

[6] 余伦.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M].新课程(小学). 2010年12期 

 


点击次数:40  发布日期:2017/10/2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