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学语文教材插图对教与学影响的研究 胡晓蓉
浅谈高中学语文教材插图对教与学影响的研究
胡晓蓉 (陕西省神木四中 陕西 神木719300 )
【摘要】高中语文课本插图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解释、说明及艺术欣赏,是语文教与学中的辅助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鉴赏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教材插图 延伸 理解 兴趣
插图,是指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或照片,它是对文字的视觉形象阐释。高中语文课本插图是编者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选编内容等选配的图画或照片,旨在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解释、说明及艺术欣赏,是语文教与学中的辅助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鉴赏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现行高中《语文》课本有插图近百幅,这些插图大都出自名人之手,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其价值都很高。作为语文这一学科,着实应该把它们看作教学的一部分内容,认真地研究其价值和课堂运用方法。关于插图的作用问题,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曾有过间接的论述,他生前曾为鲁迅的《阿Q正传》等九篇小说作了插图,他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由此不难看出插图的作用。
细心的高中语文教师大概发现了《孔雀东南飞》一文的插图在新旧教材中是不同的,为什么新教材要更换插图呢?其中一个原因,想必就是因为旧教材中的插图有些不当之处,这幅插图中的雄鸡啼叫便没能真正理解“鸡鸣入机织”一句,插图中理解成“鸡鸣”便是黎明,而诗中之意在时间上则还要提前,大概相当于今天的1点到3点,这才足以证明兰芝的辛勤和焦母的刁难。正因为这样,新教材便更换了插图,从这也可看出插图在教材中不是可有可无的。
首先,插图是文字的补充和注解。
教材中有的插图是文字所介绍事物的真实再现,像说明文中的插图便起了这样的作用。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所附的荔枝全貌图及结构解剖图,就有效地帮助学生形象地把握住了荔枝的形态及其内部结构。若没有这幅插图,对不产荔枝地区中的学生来说要想象出荔枝的真实形状则着实有困难。
教材中有的插图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这样的插图大都在记叙文和散文中。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的肖像图,有力地概括了文字的描绘,形象逼真地完成了人的肖像刻画。再如《多收了三五斗》文末中的插图,可让读者在回忆课文时便于对众多人物的描写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挥手之间》的插图是文章抒情议论的形象凝缩。《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的夜渡黄河图,通过浊浪排空的画面和老船公们那紧张严肃的情绪,形象地告诉读者夜渡黄河的危险和艰难,便于把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主旨。
其次,插图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生动体现。
教材中好多插图都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美和社会美,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热爱祖国的山川河流、热爱幸福美好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荷塘月色》中的月下荷塘图、《石钟山记》中的石钟山图、《长江三峡》中的三峡图等,都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着这些精美的图画,学生便会油然生出一种热爱祖国山川的情感,便会被其壮丽所熏陶。
至于教材中诸多的肖像更是社会美的一种反映。因为一切美好的事物中最美好的事物便是那些推动历史前进的富有创造力量的人物形象。像鲁迅先生便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面旗帜。教材中的几幅肖像集中概括了他们作为战士的一面。《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肖像展现了鲁迅先生在残酷形势下的沉痛与悲愤。他那紧蹙着的双眉,无疑告诉人们他正在思索着讨伐反动军阀及走狗文人的战斗檄文,体现出他那“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斗精神。而《琐记》中的肖像则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写照。
再次,观赏教材中的插图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培养。
欣赏艺术品的过程,就是欣赏者再创造的过程,面对一幅精美的插图,学生很难做到不去思考画面背后的内容。看“苏武牧羊图”,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孤身一人的苏武在那荒凉的北海会是怎样一番滋味,也会自然地想到甘愿忍受寂寞和困苦的苏武是多么地高尚。自然,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进行画面的扩充,虽说画面不辽阔,但学生脑中的天空也许是远的,深邃的,这就是创造想象的结果。至于观察力的培养那就更容易理解。因为想象和观察是统一的。比如教完《雨中登泰山》后,我要求学生依据插图写一段文字,其中一个学生写下了《泰山小照》一段:
这帧精致的小画,把古老泰山的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些松树,把斜斜的身子坠入山崖,铺洒开一团醉人的墨绿。它们脚下那陡峭的十八盘,仿佛一架云梯搭在南天门口,从窄窄的山谷中蜿蜒而上。左侧是高峻绵延的山峰,顶端那座小巧的亭子最是别致可爱,尖尖的顶,高翘的四角,纤细的柱,竟是那般玲珑,凌空踞在山崖。身后便是天街,那许多的小客店,密密匝匝的几堆,错落有致,别具风情,更有三三两两的游人互相携扶着,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似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倒也有趣。总之,这是一张很有情趣的小画。
通过这段文字,不难看出学生观察的仔细,经常进行这种训练,无论是观察力,还是想象力,都能相应地得到提高。
明白插图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内容,那么该如何进行插图教学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知识性的插图要拿出时间让学生对照着文字去读懂。
2.美感教育占重要内容的插图,要跟学生作文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借助想象力把画面转化成文字。
3.对于那些高度概括了课文内容的图画,要让学生和文字比较着看,从中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4.至于那些文字优美、境界深远而无插图的课文,不妨要求学生补出,因为作画的过程便是全面理解课文的过程。
总之,语文教师对插图的合理引用,可以让课堂教学不那么枯燥,延伸一些课外知识反倒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更大的兴趣,成为延伸语文阅读和语文学的更好方式。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生对语文材料有着多元化的感受和理解。语文教材插图给学生的视觉上带来冲击,学生在第一视觉上对插图的理解直接导致对文章的理解,所以教师不应该只注重文字知识的理解,也要关注学生对图画产生的兴趣,还要关注插图带给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从而拓展相关知识,对文章及作者有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1世纪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丰衣足食的年代,他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诱惑,浮华的世界没有让孩子静下心来看书读书,感悟人生。语文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在不断学习的,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生活中,所以语文教材插图更是要精心设计、选取和编排,这样才足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感悟生活的美好,感悟书本世界之大,感恩世间一切美好事物,让学生们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