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几点见解 贾新华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几点见解
贾新华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第四小学)
21世纪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2002年3月开始我在小学数学中进行了小学数学“合作创新学习”的研究, 2006年已通过市级鉴定。几年来的实验证明“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一、开放情境的魅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催化剂
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但它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创设教学情境,能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注入催化剂,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例如讲《长方体体积》一课时,一上课我就把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玻璃杯放在桌上,然后往两只杯子里倒水。问:“谁能告诉我,哪只杯子里的水多?哪只杯子里的水少?”学生仔细观察后,怎么也看不出水量的差别,只好犹犹豫豫地回答:“两个杯子里的水好像同样多。”我肯定他们看得非常认真,说:“两个一模一样的杯子,水平面又在同一高度上,当然水同样多了。”说罢,我把一个东西放进一个杯里,问:“你们看见了什么?”学生说看见老师把一个东西放进了杯子。我说:“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杯子的水平面升高了。我紧接着问:“这是不是说明这杯子里的水多了?”学生马上否定。“那是为什么呢?”我又问,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您放的东西占地方,把水挤上来了。”学生有了以上的感性认识,体积概念的形成就水到渠成了。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创设了猪八戒分西瓜的情境,师兄三人怎样分?师徒四人怎样分?诱导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足够的素材,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开放组织形式的魅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磁石
小学数学“合作创新学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为核心,组织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是:
1、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
2、合作讨论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秩序的发表意见,要控制音量,不要影响他人讨论。
3、如果是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代表小组发言,组与组之间可以随机交流帮助。
4、适合小组合作研究的内容大致是:
①辨析概念性问题;②寻求规律的问题;③操作实验探究问题;④选择解题策略;⑤集体竞争性作业;⑥学生间互评、互检、互查的合作。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应用题综合复习中出示题目:李师傅原计划16天生产零件900个,结果4天生产了360个,照这样可以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我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看哪个小组发现的解法最多,并把自己的思路向组员说一说。近10分钟学生积极探索、讨论、交流、归纳,最后学生得出了五种不同的解法:①归一法解:15-900÷(360÷4);②比例解:设实际X天完成900/X=360/4,设提前X天完成900/(15-X)=360/4,③分数法解:15-4÷(360÷900);④倍比法解:15-4×(900÷360);⑤方程解:设可提前X天完成360÷(360÷4)+X=15。这些解法,使学生沟通了比例,归一、倍比、方程等知识间的联系,起到了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
还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先复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而后让学生用剪刀和梯形纸分组动手操作,互相讨论。先后得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有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把一个梯形沿对角线剪成两个三角形;有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还有通过割补法把一个梯形拼成一个三角形。最后让学生合作讨论归纳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既主动获取了知识,又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由此可见,只有为学生开放学习的空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开放提问的魅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金钥匙
在“合作创新学习”中有一环节是学生质疑。对数学来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让学生互相解答、各抒已见,并开展争当课堂“问题发明家”、“问题解说家”活动,学生情绪异常高涨,争先 恐后发言,教师适时恰当点拨,课堂自始终几乎都是学生唱“主角”。学生的质疑常常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有的很独特,让老师错不及防。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有一位学生连续提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把多个物体看成单位“1”?这里的单位“1”为什么加引号?它与自然数1有什么不同?如讲《退位减法》时,一位学生提出:四位数的减法能不能从高位减起?讲《小数乘法》时,一个学生提出:小数乘法能不能跟小数加减法一样相同数位对起?问题的提出引来了学生的辩论、探究、验证,最终达成共识。当然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或答非所问,我也 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课堂充满了 热烈的 研讨、争辩气氛,学生的参与及创新意识空前积极。
四、开放习题的魅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阶梯
开放题是指具有现实背景意义的条件不充分,答案不唯一或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对于每个数学问题,所求的答案虽然相同,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维方式往往不相同。想法很独特,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因此在课堂练习设计中,除基本练习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题,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问题情景,提供创新的自由天地。真正做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例如:讲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画一个长方形,想想看,怎样在这个长方形内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①两个长方形;②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③两个三角形。讲了《时、分、秒》后,设计一道学生春游活动时间安排题。讲了《数量关系》后,设计一道这样的题:每人给10元钱,你能买回多少水果?等等,开放题的出现,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总之,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探究、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