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探究 邹元

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探究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  邹元

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出不同的情境,如悬念式、体验式和生活式等不同类型,不同的类型,可帮助我们实现不同的教学预期,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  问题情境  创设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趣,更能诱思,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是我们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策略。新课标对此指出:“历史教学,应创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实践表明,问题情境是以问诱思,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化解认知突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有效的历史教学方法。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进行了大量实践与研究,我认为有效的的问题情境创设,应立足学情实际,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化的课堂问题,创设出和谐、集趣味性与诱思性于一体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大动力,自主地去探究、分析,进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多年研究告诉我们,问题情境也可分为不同种类,不同种类作用不同,所起的效果也各异。下面,我结合具体实际,谈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有效做法。

一、开课导入时,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增强课堂诱思性

悬念是思维的导火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而悬念就是点燃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而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更能促使学生萌生质疑心理。因为悬念本身就是“勾魂”激趣诱思的好方法,能促使学生内心的质疑心理更为强烈。就如朱熹所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这就是悬念式问题的创设所能达到的神奇效果---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和探究欲,促使学生产生质疑探究心理。为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精心设计,结合具体知识,科学合理地实施问题情境辅助教学。值得一提的事,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大多在导入阶段,能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探究之需,特别是在一开始接触知识时,内心就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自主探究的欲望和想法尤为浓厚,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实践总结中,我们开课导入阶段所采取的设置悬念式问题情境,大多是这样几种方式,一是用历史故事设悬;二是用考古新发现设悬;三是用悬情疑案设悬;四是用历史人物设悬;例如,用英姿焕发、赴汤蹈火、碧血丹心、威震天下的英雄设置悬念,如以长平之战赵国名将廉颇引出《春秋战国的纷争》,以黄海战中壮烈英雄的邓世昌引出《甲午中日战争》,以陈诚“誓与倭寇决一死战”决死宣言引出《难忘九•一八》……创设用历史人物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导入而形成问题情境,不仅让学生兴趣浓厚,主体性增强,更能营造和谐氛围,让师生对话更富有愉悦感和有效性。

二、新授知识时,创设体验式问题情境,增强课堂趣味性

学习,本身就一种体验,传统教学,学生由于过于被动,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就很难体会到。而创设体验式问题情境,既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又能让学生在思维参与中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引导学生在知识不断碰撞和增多的过程中,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其乐无穷。为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把问题与知识串联起来有机地整合起来,赋予知识生命活力,把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情感融为一体,促使学生深度地思考,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持续地发展。疑问和惊奇中思维,从而实现目标。例如,在教学《官渡之战》一课时,为反映当时形势,我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参与编演课本剧,通过设身处地的体验,创设了一个“许攸与曹操”的历史短剧。又如,在教学《同仇敌忾,血战到底》时,我们运用多媒体播放《血战台儿庄》来增强学生感知体验,让学生通过视听体验,感受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当时情形。再如,在教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时,提出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以哪种方式挽救民族危亡?另外,也可以紧扣教材适时组织一些简短的历史小辩论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入感受历史,拓展学生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这样的体验式情境,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愉悦性,又提高了师生对话的有效性。

三、教学结课时,创设生活式问题情境,增强课堂实用性

学以致用是实现新课标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本身就是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能更好地,更快地运用历史知识服务生活。因此,作为初中历史一线教师,我们应从课堂出发,从生活出发,设计不同的问题,把握好问题与生活之间的切入点,更加深入地进行探究和分析,让课堂充满活力,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氛围,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引领学生更加自主地研究和分析,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内容,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从而增强课堂实用性,引导学生在运用历史知识反哺生活的过程中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实践时,我们可巧妙利用活动创设生活式问题情境,安排一些活动作为课堂情境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体现生活性,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结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知识,我就创设了生活式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昭君出塞》,从剧本到演员、道具,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教学,在现实中把学生“带入”历史,“重游”历史,促进了学生能动性的增强。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现有思维现实入手,巧妙地运用以上方式,让历史教学更有吸引力,更能促进学生思维参与,从而真正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张春梅,历史课堂中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教学与研究,2015年。


点击次数:83  发布日期:2019/12/1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