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情感教育初探 史绍艳 史绍丽 陈香颖
初中化学情感教育初探
史绍艳 史绍丽 陈香颖
(云南省永胜县光华一贯制学校)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出发,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强调,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情感具有感染和迁移功能,它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行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共鸣,使其在一种情感的浸润和愉悦之中,自主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非常重要而又十分有意义的。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呢?以下是本人对情感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探索.
一、领会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情感素质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类不仅依靠认知而行为,而且受情感的左右而行为。情感是人的社会性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它对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人的身心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每个中学生心中都拥有个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他们无法忍受机械被动的灌输,需要情感的滋润。在很多初中生的眼中,因为初中化学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最密切,他们常常不自觉的依初中化学教师的人格特征为典范,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化学教师的情感素质显得举足轻重。一位自身情感素质较高的教师才会去了解学生内心,才会有意识的走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可以说情感教育要能够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很好的实施,其前提条件是初中化学教师有较高的情感素质。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领会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情感素质。
二、挖掘初中化学教材中丰富情感教育素材,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情感
教材中的情感点很多,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巧妙加以充分利用,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起学生课堂情绪的兴奋点,常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通过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的故事,以优异的成绩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打破了欧洲垄断造碱的历史,结束中国使用洋碱的历史,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教育每一位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好书。利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造纸、火药等几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以及现代首次用全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和首次采用化学合成与酶促合成相结合的办法,在合成了核糖核苷酸片断,完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全人工合成等成果;告诉同学们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上是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水资源和化石燃料面临的危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增强学生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
化学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渗透着辩物主义的观点,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领悟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更灵活,而且能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去进行学习。
1、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着的观点教育
在初中化学中进行原子和分子、原子的结构和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时,教师可指出,从宏观看我们周围千姿百态世界是形形色色的物质组成的,而且物质还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从微观讲,我们周围的各种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的,这些构成微观世界的各种微粒,尽管微乎其微,也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些基本粒子处在不断运动中。
2、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 对立统一的观点,可以说俯拾皆是,如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得电子与失电子、化学反应的吸热与放热等。这些内容都生动地揭示了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教师通过化学教学向学生揭示矛盾的普遍性,使学生会用矛盾的观点观察一切、分析一切,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从而增强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环保意识教育
化学学科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在平时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一点一滴地给学生灌输环保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如讲到爱护水资源一节时,告诉学生使用含磷的洗涤剂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造成赤潮、蓝藻的爆发;日常生活尽量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又如讲到有机合成材料一节时,告诉学生大量使用塑料会导致“白色污染”,可使用布袋、篮子代替超市和菜场里的塑料袋,既节约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再如学生分组实验时,应控制药品用量,不能为了好玩而反复实验,实验后废液倒入废液缸;火柴梗、纸屑放入指定的垃圾箱等。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对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意识、自觉的环保行为。
(四)意志品质教育
学生进入初三刚开始接触到化学时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内容量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原来一些不好的习惯和品质慢慢暴露出来,缺少意志力和恒心,最终导致学生放弃学习化学。
1、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古今中外化学学家的故事,学生的意志品质从科学家们的惊人的毅力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或者选编一些反映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化学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四化建设离不开化学,在心理上产生对化学学习的更高要求,逐步树立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好化学的远大理想,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 在教学中,当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启发诱导,鼓励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如自己会做的题不去问别人。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他们的顽强的意志。
古语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学生情感态度正确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