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西不同 融合文化差异 张兴民
了解中西不同 融合文化差异
福建省闽清第一中学 张兴民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朗,各个国家的文化习俗作为自己国家的标志走上世界舞台,走进别人的视野,渗透到别人的文化中,渗透的过程总会伴随着冲突与不协调,这对于我们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挑战,处理不好这种冲突对我们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这种习俗文化差异.怎样才能正确处理好它呢?老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西方的习俗文化!毕竟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
二、礼貌文化方面的冲突
中国是文明中外的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儒家代表之一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很简单就是爱自己家的老人所以爱别人家的老人,爱自己的孩子所以爱别人的孩子.虽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但历代王朝都是靠这一家来治理国家,所以这种思想代表的就不再是一家所倡,它代表的是具有古老文明,号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如今孔孟就是中国的另一别名,可见礼貌文化之于中国的分量.在中国坐公交主动给老人孩子孕妇残疾人让座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个人从小就被灌输这种思想,青年认为让座是必须做的事,不让座是件可耻的事,老人们也都欣然接受让出的位子,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一种文化标志.
然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就完全相反,由于美国人偏胖,这就导致让座不再那么顺利,如果是真的孕妇,恭喜你做了件好事,如果仅仅是肚子上面的脂肪多了点就被当成孕妇,你麻烦了,你的让座式间接承认她很胖,这在减肥当道的时代可谓是个不小的错误,那只能自认运气不好了,因为非但她不领情甚至还会对你有点小小的精神打击,当然这打击是语言上的非肢体上的.而对于给老人让座则更要注意了,在西方社会,敬老之风从来不曾蔚然,谁也不肯自认老迈,女士不轻易透漏芳龄,这就是心里作怪.这样一来,年富力强之辈在车上让座,弄不好成了“公公背媳妇过河---吃力不讨好”.因为让座的前提,是看出对方老,而这老既不是自报,又不是从证件查出,而是被别人看出来的,让的潜台词就是一眼可见的老,这岂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记得跨文化交际中有篇文章是说一个中国小伙子告诉一个美国老太太说:You must be very tired. You are old...老太太听着就火了说:Oh, I am NOT old, and I am NOT tired!(with angry)
三、饮食文化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在吃的方面很有讲究,所以饭桌上的文化也是很多,中国人的热情好客是出名的,招待客人时喜欢用最大的桌子最大的盘子,做完这些还喜欢谦虚地说:欢迎来寒舍做客,时间急准备不足还请见谅,招待不周,还请包涵等客套话.最后招待结束剩下的食物够全家吃好多天的,有的甚至就坏掉了,造成很大的浪费.这种重视吃饭,喜欢大肆铺张的思想自古就有,中国很长一段历史就是以小农经济模式向前发展的, 民以食为天的思想更是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是朋友就要好好招待,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生怕做客的朋友吃不饱.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强调“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的人的完善”,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在宴请的时候,要来几个客人,他们均喜欢吃什么样的东西都清楚后再做,免得做好后客人不爱吃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并且有几个客人就做几份,决不多做一份,大多时候刚刚够吃就行。而且他们忌讳帮别人夹菜,主人认为客人喜欢吃什么就自己夹,绝不强求客人吃不喜欢的东西,因此吃饭的时候,他们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自己随意就好这样可以预防交叉感染。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另外在西方虽然很多人喝酒,但在宴会上喝酒要适量,切勿贪杯,喝得大醉.美国受英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在宴会上喝得大醉往往会被看成是不雅和缺乏教育的行为.在这种环境下的就餐就不会让人觉得有多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了。除了吃饭,待客饮品也有不同。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以茶待客, 《神农本草经》中曾记述了牛首人身的炎帝“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萘解之”的传说。 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巴志》中有记载说,3000年前的古巴蜀国已有种茶树,并进贡天子周武王。
四、风俗文化的冲突
在中国婚礼花销理所当然要男方出,女方只需准备嫁妆就可以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历来如此,也是公认的事实,即便如此,同样受到几千年封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影响,人们仍然认为女儿是赔钱货,抱着这样的思想再看西方,那无疑更是赔钱货了,因为婚礼花销全部由女方出,男方如果很有钱,或者不好意思的话会适当帮着出点钱,但那肯定只是女方的零头,不会太多,所以如果中国的家庭找个洋女婿那就有得头疼了,如果男方家里比较开明事情还好商量,如果是顽固派,那就只有头疼了.除了婚礼花销的不同,在婚礼安排上也大有文章,中国式婚礼喜欢以红色为主调,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所以用在婚礼再合适不过了,但是在美国红色代表血腥,暴力,婚礼上用红色绝对不吉利;而在西方人看来白色是最佳选择,因为白色象征纯洁神圣,只有白色才配得上在出现在教堂,恰恰相反,白色在中国式丧葬的象征,只有在葬礼上才能看到很多人穿白色衣服.所以想要了解一个地方必须先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而不是它的经济发展水平,GDP永远不能告诉你你要面对的是一群怎样的人!
五、总结
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以及价值取向:
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文化起源于黄土高原,接着向华北一带平原发展,有连续的稳定性及长期性,并且受儒家学说长期的影响,遵循尊老爱幼之优良传统。西方国家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异教文化, 古希腊伦理学和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则表现为尚知和崇理, 孕育和起源于海边的文化注定了他们对自我的肯定,以及喜欢以独立个体存在,并且尊重别人的意愿。
2)价值取向不同:在中国,尤其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更强调为人谦和,谦逊待人,对待客人更要拿出很高的热情,几千年的男尊女卑思想更是根深蒂固,这都是导致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地方.在西方,他们强调个人的存在,所以做事都会本着尊重别人意愿为出发点,不会强求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
总之,虽然中西文化之间虽然存在不少冲突,面对这些会觉得悲观,但相信这种冲突只是暂时的,融合毕竟需要过程,要一下子接受别国尤其是与自己国家文化冲突的国家的文化是不可能的,但是文化的共融是可能并且是一定的。“ 文化和合”应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根本原则。了解双方文化的差异并认清它们之间的冲突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将各种文化进行融合及理解,沟通也更顺利,这有利于加快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