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扎西次仁

浅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扎西次仁

(西藏日喀则市第三高级中学)

摘   要:创新型社会的发展,对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期待与要求。课程设置的意义已经从对于科学经典理论的印证学习,发展到学生积极参与实验,锻炼实验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生物实验;创新性能力;培养

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革命更加深入的世纪,是竞争更加激烈、创新更加层出不穷的世纪。高中生物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思维的独特性、新颖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与课堂实验相结合,寓教于乐

在以往实验教学中,对实验内容、经典理论的发现过程以及科学家的生平、伟大实践、介绍往往是在照本宣科,学生缺乏生动的深刻的印象,很难产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例如,在介绍孟德尔植物杂交的实验时可以先从科普片断开始学习,大家先对经典理论和科学家的丰功伟绩产生强烈的印象,从而产生学习动力。另如,光合作用很难从观察中直观得到,这时也可以结合科普片进行了解后深入学习,再通过学生观察植物光合作用,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根据社会发展关注的热点引入学习

在教学中要避免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实验内容脱离实际、晦涩难懂等问题存在,例如教学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论时,可以结合时下大家关心的禽流感科普的知识,先从禽流感和人流感的基因差异上进行了解,使大家对于DNA理论有了强烈的印象和求知欲,再展开学习,提高大家的学习的创造性。

三、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础,重视动手实验过程

在以往的学习中,由于条件限制或安全考虑,部分实验内容由教师操作,学生只是旁观,很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被束缚。因此人教版教材中突出了实验课程的安排,对于实验的过程及要求均有了指向性的要求,按照实验安排,生物实验课是重视过程的而不是实验结果。

1.实验材料不局限于教材安排,形式多样。传统实验课程按照教材安排一板一眼,学生对于实验的认识也被拘泥在教材中,例如,实验课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材上安排的实验材料为苹果、梨、黄豆、蛋清、花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将他们想知道、了解的原料带到课堂中,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的创新、大胆的实验。不同学生所感兴趣的东西不同,自然在实验中接触的原料也是丰富多彩、多姿多样的,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锻炼学生对于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的创新。在实验课中,往往是老师怎么教,教材上怎么写,学生就照搬整个实验过程,既不知道实验过程安排的意义,也不懂得实验方法的多样性或唯一性。实验既没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没有开发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只是简单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实验安排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中,鼓励学生进行不同的实验对照组,根据实验安排进行不同的对照实验,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植物进行相应的科学实验。在学生成功观察到染色结果之后,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安排染色的几个中间过程,对照实验安排中的过程解释,学生会很快了解实验过程安排的原因,并且了解到实验过程是经过了千百次的摸索得到的。

3.锻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重视过程的差异性、结果的真实数据,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要求实验数据跟课堂实验安排一致,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的结果,改变传统在实验报告上填理想实验状态数据的做法。例如,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鼓励学生做好周密的实验计划,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鼓励学生定期对酵母菌种群进行计数,对于不同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物质排泄的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得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引导学生对于不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于实验数据和教材中讲解有差异的要进行误差分析,对失败的实验要进行过程分析,寻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寻求正确的结果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进行二次实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例如在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实验安排和步骤如下:(1)洋葱根尖细胞培养:实验课前3~4d培养(温暖、常换水),待根长到5cm,此时细胞分裂旺盛。(2)取材:取根尖2~3mm,是分生区部位。(3)解离:解离时间:3~5min,解离程度:根尖酥软,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4)漂洗:漂洗时间:10 min,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有利于染色。(5)染色:漂洗时间:10 min,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6)制片: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7)观察:先低倍镜:据细胞特点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后高倍镜:先找中期细胞,后找前、后、末、间期细胞。鼓励学生记录实验步骤的观察结果,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实验统一记录,实验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自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锻炼创新学习的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高中生物实验设置的意义已经从对于科学经典理论的印证学习,发展到学生积极参与实验,锻炼实验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尝试,让学生既学到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点击次数:154  发布日期:2019/5/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