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大班益智区材料的投放 艾红雨

浅谈大班益智区材料的投放

 

 

艾红雨      湖北省建始县县直幼儿园

 

摘 要:材料投放是开展益智区游戏的重要环节,合理地投放材料能帮助游戏顺利有效地开展。本文以大班益智区游戏材料投放的开放性、多样性、层次性和动态性4个原则进行思考,探讨在益智区中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旨在提高益智区游戏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益智区 材料投放 四性原则
  
  1 大班益智区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普遍问题
  1.1 投放的材料不具趣味性,无法体现游戏的本质
  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材料要有趣、可操作。很多教师组织设计的益智区游戏更像是枯燥的教学游戏,是对教学任务的单一练习,幼儿就像完成数学作业一样完成教师的操作要求。这样的游戏成为了幼儿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无法体现游戏自主、愉悦、创造的本质。
  1.2 投放的材料不符合幼儿的想法,无法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教师总是为了达成预期的目标,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设计和投放游戏材料。为了便于开展游戏,在游戏前教师会仔细地讲解设定好的游戏规则。这样幼儿就失去了游戏的自主权和规划权,不能有效地与游戏材料进行互动,无法体现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1.3 不善于调整游戏材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当幼儿玩腻了原有的游戏材料后,很多教师会及时调整游戏材料,但是他们会大幅度地更新游戏材料,进行“大换血”。这样就忽视了现有材料和原有材料之间延续、递进的关系,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2 大班益智区游戏材料投放的“四性”原则
  2.1 善投低结构材料,体现开放性的原则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如纸片、报纸、瓶子等,都可以作为低结构材料,投放至益智区内。有一阶段,我发现班内的幼儿对扑克牌很感兴趣,因此我在益智区投放了几副扑克牌。在游戏前,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扑克牌的玩法,而是让他们自由地去探索、操作。过了一段时间,幼儿玩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花样:有的幼儿用扑克牌配对子,发展了分类比较的能力;有的幼儿与同伴合作,进行数字比大小的游戏;有的幼儿玩起了纸牌站立的游戏,探索能使扑克牌站稳的方法……通过投放低结构的材料,幼儿不再受固定玩法的限制。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探索、创新,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经验。
  2.2 巧投高结构材料,体现多样性的原则
  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能增进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高结构材料以买的现成的游戏材料为主,相对于低结构材料而言,具有固定的玩法和规则。一般我们不提倡提供过多的高结构材料,但是大班的幼儿喜欢带有竞争性的游戏,如果在益智区中适当投放一些高结构材料,能满足幼儿挑战、竞争的愿望。
  作为尝试,先在益智区投放了飞行棋和问答棋的材料,但这还不能完全满足幼儿的需求。于是我投放了更多不同种类的新材料,有斗兽棋、五子棋、多米诺骨牌等。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游戏材料,和同伴分散进行游戏,充分体现了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的理念。通过巧妙地投放丰富多样的高结构材料,能使高结构材料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充分地激发幼儿的兴趣。
  2.3 乐投多难度材料,体现层次性的原则
  每个幼儿的发展都是有个体差异的,教师应因材施教,通过投放不同难度的材料,以适应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例如,在“俄罗斯方块”的游戏中,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预设了幼儿三种不同的水平,投放了三个层次的材料。
  第一层次:旨在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在这一个层次中,为幼儿提供完整的俄罗斯方块图纸,引导幼儿用单一的俄罗斯方块在图纸上进行比对、拼搭,最后完成俄罗斯方块的拼图。
  第二层次: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实践能力。在这一个层次中,我将图纸分成不同的组块,引导幼儿用几块俄罗斯方块进行拼搭,完成一个组块的内容,再完成其他组块的内容,最后完成一整张拼图。由于在上一个层次中,幼儿对俄罗斯方块的形状、拼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个层次中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也能顺利地完成。
  第三层次:旨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在这个层次中,我为幼儿提供的图纸只有大致的一个框架,里面的内容需要幼儿自己进行填充。这对大部分幼儿来说是比较难的,能力强的幼儿在前两个层次的操作中获得了经验,并能根据图纸的外形轮廓,巧妙地将方块进行组合,完成拼图。
  设置这样不同层次的材料,能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操作,让所有的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进行选择。有的幼儿在完成低难度的游戏后,还想挑战高一层次的游戏。在慢慢尝试的过程中,幼儿实现了“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飞跃,也能充分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4 勤更不适宜材料,体现动态性的原则
  无论多有趣多新颖的材料,如果总是固定不变,久而久之幼儿会对游戏失去兴趣。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删减、添加,激起幼儿重新进行游戏的欲望。如在区域游戏“各地娃娃到北京”中,为幼儿提供了地图、回形针、雪花片、记录表,供幼儿操作使用。进行了几次游戏后,我发现幼儿对测量地图上的距离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对测量生活中实际的物体很感兴趣。基于这样的思考,在第二次提供材料的时候,增添了一个“测量工具箱”,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吸管、铅笔、绳子等等。幼儿看到益智区添加了新的材料,都很感兴趣,纷纷尝试测量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再如,在区域游戏“车牌号码”中,一开始为幼儿提供的都是在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幼儿很快没有了游戏的积极性。后来想办法把操作材料加工改造,进行放大,把整体的操作材料移到了墙面上,这样就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形象逼真的停车场,停车场上停满了小汽车,幼儿在小汽车上可以完成插汽车车牌号码的操作。这样的操作更加真实可感,唤起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分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教师在益智区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把游戏的自主权交给幼儿,遵循材料投放的开放性、多样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合理地投放游戏材料,增强幼儿与游戏材料间的互动,使幼儿借助益智区游戏这座桥梁获得更多的认知和体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点击次数:58  发布日期:2019/5/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