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情感调节 林习生
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情感调节
林习生
(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了情感,思维、记忆等机能会受到压抑。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之,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中情感障碍的特征
由于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动荡性、闭锁性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致使一部分高中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害怕、厌恶甚至放弃的情感。具体说来,目前高中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情感障碍表现如下:
1、学习兴趣障碍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障碍主要表现为畏难心理、厌恶心理、放弃心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热情、容易受本人的情绪制约,忽冷忽热,不稳定。
2、学习焦虑 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色彩的情绪状态。
二、产生情感障碍的原因
1.教师(家长)要求过高
学困生的知识缺漏严重。教师和家长却要求他和优秀学生一样,在相同时间内,接受同样多的知识,具备相近的能力,而在同一时间内,这些知识、能力恰有许多是他们接受不了的。由于脱离了他们的实际,所以心理负担过重,抵触情绪萌生,从而导致了他们怕数学,厌恶数学,最终放弃数学的结果。
2.教不得法
部分教师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总是着眼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了学困生的闪光点,很少给其表现机会;只重视多教给学生知识,而忽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只会授之以鱼,忽略了授之以渔。
3.师生沟通途径单一
对学困生,如果给予指责和批评而不给微笑和赞赏,缺乏非智力因素的合理培养,导致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缺乏诱惑力和感染力,可造成学生的情感障碍,双方产生不了共鸣,引不起互动,这样就容易引发师生的矛盾,产生沟通障碍。
三、多方入手,调节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
具有情感障碍的学生,普遍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自卑心理或厌恶心理,学习动机水平较低、学习兴趣不浓。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消除学生心理上存在的情感障碍,重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榜样示范
榜样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形象而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榜样示范对调节学生的学习畏难情绪、焦虑不足等情感障碍有较好的作用。首先注重教师自身对数学科学和学习的热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影响学生诸多因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一个因素。教师渊博的数学知识,刻苦钻研的精神,饱满的课堂情绪,会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产生敬慕、愉悦、振奋的学习情绪,不自觉地模仿和学习。其次注重同伴榜样示范,同伴之间年龄相仿、学习经历相似、学习环境相似,比较容易引起情感和学习心理的共鸣,也易于模仿。另外还可以利用数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磨练意志,古往今来,无数数学家为了追求真理和科学,孜孜不倦,殚精竭虑,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陈景润在政治上遭受迫害,精神上受到摧残,身体上受尽折磨之时依然在斗室中完成了众多著作,并在歌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著名难题上走到了世界的最前列。此外,还有以残疾之身成为数学大师的开普勒、华罗庚……这些数学家的动人故事不仅能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兴趣,更能,健全人格,树立为正义,为真理,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2.环境陶冶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它的特征是感化和熏陶。环境熏陶法对调节学生的厌恶心理、放弃心理和学习焦虑都有较好的作用。平时教师应在师生间建立平等的情感交流关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感化学生。古人云:“爱其师,从其道。”这句话所揭示的心理现象,就是由于学生从情感上热爱、尊重老师,也就会听从老师所传授的道理,接受老师的教导。努力营造美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教师应注意塑造自身形象之美,这包括整洁大方的服饰,准确、简洁、形象、幽默、具有学科特点的语言,规范、工整、布局合理、图文并茂的板书,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课堂学习气氛;要善于寻找生活中蕴藏的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形式多样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手段,就会对克服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障碍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根据调查,导致目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情感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单一的讲题、解题为主,不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探索式教学要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或亲身体验知识的再发现过程,而不是仅仅学习教师告诉他们的那些知识;要求富有情趣的设问、反问,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要求学生善于进行反思,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从知识中提炼出思想。
4.心理训练
教师引导下,学生为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而自觉地进行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控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运用心理修养法,主要是指导学生内省并针对自己的缺陷,选择相关的名言警句,或自我提出一定的要求,用以警醒和勉励自己。它对于调节学生学习焦虑不足、学习兴趣障碍和自卑心理、自谅心理有较好作用。
在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问题中,情感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不过,学生愉悦的心理准备、对教师的亲近、对数学知识的喜爱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必要前提。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这样描述过:教师作为一个知识推销员,他的责任就是使学生相信数学是有趣的,使他们感到讨论的题目是有趣的,值得努力去做。相信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数学教师都能积极探索,找出更多的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