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张守庚

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张守庚

(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镇初级中学)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简言之,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通过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实践,发现要引导学生学好初中化学,解决其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及其容易混淆等问题,必须紧密围绕情感教育,让学生找到乐趣,快乐学习。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从化学学习中找到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促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的完成当前的活动;兴趣还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对于中学生而言,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情感教育总是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化学教学中,许多现象及实验都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但是当面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元素符号时,可能许多学生会感到很抽象难懂,枯燥乏味,部分学生可能因此丧失对化学的原有的兴趣,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呢?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中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要生动、有趣,并要保证演示实验的成功,要做到实验前准备充分,演示中操作规范。为了学生能通过实验有所收获,避免光看热闹,实验应该有明确的观察提纲,并要求学生做实验观察记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现象分析本质。比如,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水”会变成乳白色的“牛奶”;再向“牛奶”中滴加盐酸,可以看到“牛奶”又变成澄清的“水”。学生在观察到这些有趣的现象的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探究其原理,是酸碱反应导致了从“水”到“牛奶”的变化,而“牛奶”到“水”的变化则是由于碳酸钙沉淀被酸溶解了。在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因为某些化学现象而对化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努力钻研其原理。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此类学生往往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得轻松快乐,并且最后往往都能取得很不错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从学习的乐趣中收获知识。

二、鼓励学生,让学生从学习过程及生活实践中体验成功

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成功性,即要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能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中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鼓励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学生变得畏缩犹疑,变得不自信,甚至对课程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作为教师,首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也看到自身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力量。当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受到鼓励,会激发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努力钻研,不断进取,以体验更大的成功。教学过程中许多实例非常形象的说明了鼓励学生的作用及反面的影响。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不吝啬我们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

三、以身作则,以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作为学生的榜样

这一点不是纯粹的知识的传递和取得,但却实实在在的影响教学的过程和质量。中学生已经具备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只有一个人格高尚的老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崇拜,而学生也会模仿自己的“偶像老师”。而在学生和教师相互吸引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老师的授课知识、学习态度以及传达的其他信息表现出非常乐意接受;而老师表现出的高尚人格和对学生的赞许无疑是学生前进的榜样和动力。

作为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应当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具体方法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情感教育对与初中化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学生恰当的尊重、平等、关心、信任、期待,往往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能使教学的措施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对于教学的效果也能事半功倍。


点击次数:56  发布日期:2019/5/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