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谈谈小学生品德教育 许佳

谈谈小学生品德教育

许   佳

(西藏山南市三小)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使受教育者发生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教育过程的主要任务是按采取的方式改变学生,基于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我认为小学教育应侧重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优良学习习惯的培养。实践证明,如果在小学阶段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对今后在中学乃至今后为适应当代生活需要获得大量的知识均有极重要的影响。据调查,在中学阶段发生学习困难者,很在一部分是由于品德差,学习习惯不好者。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劳动的“产品”是人才,如果教师在教育中忽视品德教育,向社会输送的劳动产品中,其中有许多“废品”,会加重社会的负担,而且由品德方面造成的“废品”将更严重的危害社会。目前少年犯罪趋向递增,就证明这个问题。当然造成少年犯罪是由于多方面的社会原因,但并非与学校教育无关。因此,我们应更加重视学生品德教育,不是口头上,而要落实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落实到学生群体生活中。

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多年来,我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与探讨,从实践中深深体会到:

一、加强学校教育,坚持正面引导

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是根据学生的成长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学校品德教育要以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多形式、多科性、多渠道参透思想教育。

因为小学生有积极向上,愿意做一个“好孩子”的愿望。但是他们知识少、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这就需要老师给他们讲道理,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学生之间说脏话、骂人、打架、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事时有发生,遇到这类问题怎么办呢?我首先问清原因,能明白谁是谁非、然后用举事例、讲道理的方法进行教育。当然有些调皮的学生不能一下子接受,我就耐心的等待,允许他们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应该充分的理解学生的心情,尊重他们的人格,要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这样才能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

二、主动取得家庭配合,绝不能歧视差生

经常召开家长座谈会,进行家访,与家长沟通思想,互通情况,交流经验,使老师、家长都能全面地了解孩子,以便进行针对性教育,并有意识地帮助家长给学生安排一些家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励学生上进,增强自信心。

在学校品德教育中,老师不但不能歧视差生,而且应该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去认识差生、了解差生、应该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那些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的差生更应给予特殊关爱,它们同样也有很多优点。比如爱劳动、自立能力强、爱帮助别人、诚实勇敢等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去挖掘、去培养,从而使差生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清除消极因素,敢于面对现实、面对生活,也就是说我们要让“鲜花”和“小草”都享有阳光,加强“差生”的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绝不能“放弃”他们,不闻不问是极为错误的。

三、发动社会广泛参与,不可忽视集体主义教育

通过一定渠道,聘请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外辅导员,开展一些讨论会、座谈会、报告会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同时要组织学生讨论,对一些不良现象发表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地给予正确的引导。

在当前,随着农村“打工”热潮的逐年高起,有的人为主逐私利,而置家利益、集体利益于不顾,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行为对青少年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再说如今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家庭溺爱,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因此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就更为必要了。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集体?集体记忆是许多人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整体。如学校、班级、小组等都可称为集体,每个学生都是集体争得一员,自己的成长是和集体分不开的。同学们从小要关心集体、爱护集体,为集体多做好事,要珍惜集体荣誉,并在集体中还要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老师要经常教育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帮助小同学,见到同学有进步不嫉妒,虚心向他学习;见到同学犯了错误、不包庇、不歧视、要热情地给予帮助,明白损人利己、自私自利不是好品质,做不成“好孩子”。

四、实现自我价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我认为教师在这方面要多注意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一个班里有几十个学生,老师不可能去监督每一个学生的言行,学生有时不知道哪些事是该做的、哪些事是不该做的?就是知道往往又不会控制自己。教师要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务必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观念,掌握必要的道德知识,并激起他们产生一种“我想试一试”“做一做”的自我教育愿望。

一种方法就是榜样教育,给他们多讲一些英雄人物的模范事迹,激励他们向英雄人物学习,从而培养他们道德观念的形成;再一种方法就是进行对比教育教师设计一些如何对待集体、爱护公物、讲卫生、爱劳动等正反两方面的问题,通过学生判断、回答,来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我还及时肯定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能听到和看到老师、同学们对他的态度和评价。学生只有具备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就能明辨是非,主动地接受教育。这样不仅能他们在学校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且对他们今后思想道德的提高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

当然,小学生德育工作千头万绪,我的浅薄体会虽然行之有效,但肯定不够成熟。在此罗列出来,以期与广大致力于德育研究的同行们共同商酌。为使小学道德教育更加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将继续努力深入研究,争取更上一层楼。


点击次数:170  发布日期:2019/5/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