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李云凤

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云南省文山州第一中学          李云凤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常规课程教学以外,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中心内容,由广大师生直接地、直觉地乃至自发地从事的精神文化生活。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工作和校园文化事业。就其活动而言,有校园内的系列政治性、学术性、艺术性的讲座;满足学生兴趣、爱好或提供正当表现个人才华机会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或为走向社会做准备的演讲、社交、创造发明、服务活动;以及具有校园特色的业余生活方式,特别是校风等。每一个生活在校园之中的学生,都直觉或不直觉地参与着构建和发展校园文化的活动,同时又直觉或不直觉地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塑造。

   一、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3.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二、校园文化建设可行性的探讨

1.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德育范围常抓不懈。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在学校德育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它是课本教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滲透和延续。通过每周的升国旗仪式和在国旗下的演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定期举办学校运动会,能激发学生拼搏进取、团结向上的学风和校风;张贴名人名言、设立校园板报、建立校训有助于优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操。

2.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爱好,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果教育工作者把他们完全禁锢在课堂上、书堆里,将会使他们的天性和原本具有的某种创造火花遭到毁灭性的扼杀。校园文化适应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能渲泄他们的厌烦情绪,抑制消极因素的产生,激发他们求知、求乐的欲望。学校应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例如:学校可成立校园乐队、文艺队、文学社、校园广播站、美术兴趣小组等校园文化组织。这样一方面活跃了校园的气氛,塑造了良好的团队形象;另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方便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了校园良好气氛的整体与学生兴趣爱好个体有效的融合。

3.充分加强学校团组织的建设,为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提供组织保障。学校团组织是学校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中学的团组织行同虚设,除了每学年完成一次简单的入团宣誓仪式外,基本上没有什么活动。作为学校领导应相当重视学校团组织的建设,选拔多才多艺且有较高政治觉悟的青年教师担任团组织的领导职务,引导和鼓励团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设立校园办报,增加学校文化亮点;定期组织演讲比赛、辩论会、朗诵会、相声比赛、歌星角逐、摄影展览、书法展览和小发明、小制作展示;利用节假日举办文艺晚会、舞会;利用校园广播站设“时事点评”、“校园新事”、“开心一刻”、“我把歌声献给你”等栏目,从而使广大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能从中吸取营养,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激发学习热情。

    4.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覆盖广泛,分布零散,具有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因素,学校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形成有特色的学风、教风乃至校风。转化传统思想,融入现代理念,后积薄发,创造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校园文化在完成教育目标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规范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要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注意防止社会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保持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提高教师的文化、思想水平上下工夫。

2.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潜在、间接、生动,弥漫于校园之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和学生。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要注重营造出潜移默化的氛围,一草一木都发挥育人的功效,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增强对学生的人文关爱,体现人文关怀。

3.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以现代的精神培育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和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让人感受到平等、自尊与关爱。

4.校园文化不应只是单纯地靠校长制造出来的,而是教职员工以及全体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只有全体师生持之以恒,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发展。

 

 


点击次数:54  发布日期:2017/8/1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