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基层单位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郭建光
煤矿基层单位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贵州兴安煤业有限公司 郭建光
煤矿基层单位作为能源生产的一线阵地,新闻宣传工作
不仅是展示企业形象、凝聚职工力量的重要窗口,更是保障安全生产、推动改革发展的 “助推器”。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职工思想日益多元的背景下,如何让煤矿基层新闻宣传工作 “接地气、有温度、见实效”,成为亟待探索的课题。结合煤矿行业特点与基层工作实际,做好新闻宣传需从内容创新、载体拓展、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发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格局。
一、明确宣传定位,把握煤矿基层新闻宣传的核心方向
煤矿基层新闻宣传有其独特性,必须立足行业属性与职工需求,找准定位、突出重点,避免 “大水漫灌” 式的无效传播。
一是紧扣安全生产 “生命线”。安全是煤矿工作的重中之重,新闻宣传需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核心主题。通过报道安全规程落实、隐患排查整改、应急演练成效等内容,强化职工 “安全第一” 的思想;挖掘 “身边的安全标兵”“隐患排查能手” 等典型,用鲜活案例诠释 “安全生产无小事”;曝光违章操作、思想麻痹等反面教材,以警示性报道筑牢安全防线。
二是聚焦职工群众 “关切点”。基层职工是新闻宣传的主要受众,宣传内容必须贴近其工作生活。关注职工最关心的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劳动保护等问题,及时解读企业政策、回应合理诉求;报道班组建设中的小发明、小创新,展现职工的智慧与担当;讲述一线职工的坚守故事、师徒情谊、家庭温暖,让宣传充满 “烟火气”。
三是服务企业发展 “大方向”。新闻宣传需与企业改革转型、技术升级等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宣传智能化开采、绿色矿山建设等新成果,展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报道职工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营造 “比学赶超” 的奋进氛围;解读行业政策、市场动态,引导职工理解企业战略、凝聚发展共识。
二、创新传播载体,构建多元化宣传矩阵
煤矿基层职工工作环境特殊、作息时间分散,传统宣传载体难以实现全覆盖。需结合职工信息获取习惯,打造 “线上 + 线下”“固定 + 移动” 的立体传播网络。
一是激活传统阵地的 “新活力”。黑板报、宣传栏、井口 LED 屏等传统载体贴近井下作业场景,仍是重要宣传窗口。可创新形式,将安全知识编成顺口溜、漫画,在井下候车室、工作面入口设置 “安全小贴士”;在职工食堂、宿舍区开设 “好人好事榜”“生日祝福栏”,用温情内容吸引关注;定期更新宣传栏内容,采用 “一事一议”“一问一答” 形式,让政策解读更易懂。
二是拓展新媒体平台的 “覆盖面”。针对年轻职工增多的特点,善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工具。建立 “基层矿讯” 微信群,由班组长实时分享当班动态、安全提醒;开设抖音账号,拍摄 “井下 logo”“师傅教技能” 等短视频,用镜头记录一线风采;开展 “安全知识直播答题” 活动,结合红包奖励提高参与度。
三是打造沉浸式宣传的 “体验感”。通过文化活动、实景展示等方式,让宣传从 “被动接受” 变为 “主动参与”。组织 “安全情景剧大赛”,让职工自编自演身边的安全故事;举办 “煤矿发展史展览”,用老照片、旧设备还原行业变迁,增强职业自豪感;开展 “家属进矿日” 活动,通过参观井下模拟系统、观看职工工作纪录片,让家属理解支持煤矿工作。
三、建强宣传队伍,夯实基层新闻宣传的人才基础
煤矿基层新闻宣传的活力,关键在于有一支 “懂煤矿、通业务、善表达” 的队伍。需打破 “专职宣传人员包办” 的模式,构建 “专业 + 业余” 的多元力量。
一是培育 “本土发言人”。从一线职工中选拔宣传骨干,他们熟悉井下作业流程、了解职工心声,写出的内容更 “接地气”。可通过 “新闻写作培训班”“摄影技巧” 等形式,培训班组长、技术骨干、青年职工,让他们成为 “兼职通讯员”;建立 “稿件奖励机制”,对被采用的稿件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发创作热情。
二是推动 “全员参与式” 宣传。鼓励普通职工成为宣传的 “主角” 而非 “观众”。开设 “职工心声” 栏目,接受匿名投稿,让职工诉说工作困惑、提出改进建议;开展 “我为煤矿拍张照” 活动,征集职工手机里的井下瞬间、团队合影;组织 “政策解读面对面” 活动,邀请管理人员与职工现场互动,用问答形式生成宣传素材。
三是加强 “内外联动” 协作。基层宣传不是 “闭门造车”,需联动企业总部、地方媒体形成合力。定期向企业报社、电视台报送基层亮点,争取上级平台支持;邀请地方媒体记者进矿采访,挖掘 “煤矿好人”“技术革新” 等题材,扩大社会影响力;与高校新闻专业合作,开展 “实践基地” 建设,借助专业力量提升宣传水平。。
四、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宣传工作长效化
煤矿基层新闻宣传要避免 “一阵风”,需建立健全制度保障,让宣传融入日常、形成常态。
一是建立 “责任联动” 机制。明确党委牵头抓总、基层支部具体落实、各部门协同配合的责任体系,将宣传工作纳入党建考核、安全生产考核,避免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定期召开宣传工作例会,分析职工思想动态,确定阶段性宣传重点,让宣传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
二是优化 “效果评估” 体系。改变 “只看发稿数量” 的粗放评价模式,注重宣传的实际效果。通过职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宣传内容的知晓度、认可度;跟踪分析新媒体平台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内容,及时调整宣传策略;将宣传效果与职工思想稳定、安全指标改善等挂钩,检验宣传的 “软实力”。
三是强化 “资源支持” 保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基层宣传工作支持,配备必要的摄影器材、电脑设备;保障宣传人员的学习培训机会,组织外出交流、参观先进单位;设立宣传专项经费,用于奖励优秀作品、开展文化活动,让基层宣传 “有米下锅”。
结语
煤矿基层新闻宣传工作,说到底是 “做人的工作”。它既要传递政策声音、弘扬安全文化,也要倾听职工心声、讲好一线故事。只有始终坚持 “贴近实际、贴近职工、贴近生活”,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建强人才队伍、完善保障机制,才能让煤矿基层新闻宣传工作 “活起来、热起来、实起来”,真正成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为煤矿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