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立足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探究 唐 番

立足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探究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唐番

 

摘要: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需突破传统局限,以语言运用为核心,整合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与文化自信。本文基于小学语文编教版教材,从核心素养内涵出发,探讨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提出以大概念统领目标、创设真实情境、强化读写融合、渗透文化教育及实施多元评价等路径,旨在促进语文教学的深度改革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计

随着新课标(2022年版)的颁布,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导向。核心素养涵盖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维度,要求语文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仍存在目标碎片化、重知识轻能力等问题,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编教版教材,探讨立足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内涵

(一)语言运用是核心。语言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涵盖听说读写能力及语言经验积累。在编教版教材中,字词句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理解、习作的表达等均是语言运用的具体体现。例如,六年级教材中《少年闰土》一文,通过人物描写和情节叙述,学生需掌握人物刻画的语言技巧,并能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二)思维能力是关键。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语文教学需通过文本解读、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在《两小儿辩日》中,学生需分析两小儿的观点及论证过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审美创造是提升。审美创造涉及对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与创造能力。教材中的古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是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资源。

(四)文化自信是根基。文化自信是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语文教学需通过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例如,六年级教材中的《狼牙山五壮士》一文,通过英雄事迹的讲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

、立足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一)以大概念统领教学目标,提升目标层次性

大概念是对学科基本原理的抽象概括,能将零散知识整合为有意义的网络。在目标设计中,需以大概念为核心,明确单元或课时目标的育人立意。例如,六年级教材中“革命岁月”单元,可提炼“革命精神与民族担当”为大概念,设计以下目标:

1.语言运用:通过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掌握革命题材文章的写作特点。

2.思维能力:分析革命英雄的行为动机,培养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3.审美创造:感受革命文学的语言美与意境美,创作革命主题的短文或诗歌。

4.文化自信:了解革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二)创设真实情境,增强目标实践性

真实情境能将学习与生活、社会经验相联系,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六年级“保护环境”主题单元中,可设计以下情境任务:学校拟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需设计一份环保宣传方案。通过此活动,其目标:一是语言运用,撰写宣传标语、倡议书,运用说明性语言阐述环保措施;二是思维能力,分析校园环境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三是审美创造,设计宣传海报,运用色彩、图案等元素增强视觉效果;四是文化自信,结合传统文化中的环保理念(如“天人合一”),丰富宣传内容。

(三)强化读写融合,促进目标综合性

读写融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能实现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良性循环。在目标设计中,需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例如,六年级教材中《草原》一文,可设计以下读写目标:

1.阅读目标:分析作者对草原景色的描写手法,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2.写作目标: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家乡景色的短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综合目标:通过读写结合,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与审美创造力。

(四)渗透文化教育,夯实目标文化性

文化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需通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六年级教材中《北京的春节》一文,可设计以下文化目标:在语言运用方面:学习课文中描写春节习俗的词语与句式,积累传统文化词汇;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对比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分析文化差异与共性;在审美创造素养提升方面:绘制春节习俗手抄报,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文化内涵;在强化文化自信培养方面:了解春节的历史渊源与文化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五)实施多元评价,保障目标达成度

多元评价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需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例如,在六年级“成长故事”主题单元中,可设计以下评价方式:针对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参与度与合作能力;针对学生作业完成:评价学生的习作、读书笔记等,关注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开展项目展示:组织“成长故事分享会”,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审美创造力;建立成长档案:建立学生语文学习档案,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结语:立足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需以语言运用为核心,整合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与文化自信。通过大概念统领、真实情境创设、读写融合、文化渗透及多元评价等策略,能实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与层次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语文教学需进一步探索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春元,立足核心素养培养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3年。

[2]张秀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智力,2023年。


点击次数:3  发布日期:2025/6/27 10:29:0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