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合一”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 刘永琴
“五育合一”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
四川省武胜县西关小学校 刘永琴
摘要:在“五育合一”教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亟需探索融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创新路径。本文结合农村实际,提出以情境教学强化德育渗透、以生活化策略深化智育根基、以跨学科活动促进体育联动、以数学文化挖掘美育价值、以实践任务落实劳育拓展,并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体性,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五育合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策略;教学改革
“五育合一”是我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核心路径,要求教育打破学科边界,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有机统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又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边远农村小学,长期面临师资不足、资源有限、方法单一等困境,导致学生兴趣薄弱、思维固化,教学质量低下。如何依托“五育融合”理念重构课堂、实现有效教学实施,成为推动农村小学数学教改的关键命题。在这几年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在落实“五育合一”教改路上不断探索有效实施的实践方法,获得了这样一些收获。
一、五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德育为先,厚植家国情怀
数学史与传统文化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融入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成就,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数学家的科学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智育为重,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这是传统课堂追求的核心。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这只是教改追求的一个方面。在教学实施时我们应立足农村生活实际,将抽象知识具象化:以菜农采摘蔬菜为例设计“平均数”问题(如“前5天采黄瓜180斤,后2天采86斤,日均产量多少?”),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操作体验深化理解,如测量教室长度、田亩面积等,培养量感和推理能力。
(三)体育为基,强健体魄促思维
设计跨学科活动,实现身心协同发展,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体验到体育的助力。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结合“看镜子穿衣服”“寻找礼物”等体育游戏,强化空间方位感知;同时我们还可利用体质健康数据,让学生计算BMI指数、运动达标率,培养健康意识。
(四)美育为润,感悟数学内在之美
挖掘数学的对称与韵律,让学生在感悟数学内在之美的同时增强“我要学”的主体性,如在探索“平移与旋转”时,展示剪纸、窗花等传统艺术图案,分析几何变换的审美逻辑;同时我们在教学展开中还应多鼓励学生设计数学思维导图、几何创意画,在理性中融入美感表达。
(五)劳育为实,深化知识应用价值
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劳动工具,是培养学生数学反哺意识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后,开展环保主题调查(如记录家庭用水量、塑料袋使用量),收集数据并形成报告;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种植园面积测算”“收成统计”等任务,培养数据应用能力。
表:农村小学数学“五育融合”实施策略
维度 | 目标 | 典型案例 |
德育 | 培养家国情怀 | 祖冲之故事融入圆周率教学 |
智育 | 发展数学思维 | 菜园产量计算平均数问题 |
体育 | 促进身心协调 | “方向辨识”结合体育游戏 |
美育 | 提升审美能力 | 分析窗花图案中的几何变换 |
劳育 | 强化实践应用 | 环保数据调查与统计图制作 |
二、农村课堂有效实施需创新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链接生活实际
利用农村自然环境创设情境,以“农田灌溉渠长度测量”导入“小数加减法”,通过“购买种子总价计算”理解乘法意义;又如可以讲述“熊妈妈分饼”等故事,生动阐释“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游戏教学法:激活课堂参与
设计低成本、易操作的游戏,让学生兴趣被激发,如“数字卡片加减法”:学生抽卡计算,巩固20以内运算能力;又如用“幸运转盘”:感知“可能性”的随机现象,激发探究兴趣。
(三)小组合作探究法:突破个体局限
针对师资薄弱问题,发挥学生互助效能,让学生以集体合力战胜学习困难,获得学习进步,如在探索“三角形稳定性”时,分组用木棒拼搭框架,对比不同形状的承重能力;又如在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合作完成切割重组实验,理解转化思想。
(四)信息技术赋能:破解资源瓶颈
虽是农村小学,但“班班通”工程并非落下。教学时可活用有限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如播放“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动画,直观展示“圆与直线位置关系”;又如可以动态演示圆柱表面展开过程,破解立体图形认知难点。
表: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应用
方法 | 适用场景 | 农村适配要点 |
情境教学法 | 概念理解与应用 | 选取农田、集市等生活场景 |
游戏教学法 | 计算技能巩固 | 采用纸卡、木棒等简易教具 |
小组合作探究法 | 几何与规律发现 | 混编能力层次,促进生生互助 |
信息技术赋能 | 抽象知识可视化 | 聚焦关键难点,短时高效演示 |
三、成效与反思
(一)实践成效:经过这几年小学数学教改探索实践,我发现“五育合一”教改模式的实施能使学生数学兴趣大大提升,主体性明显增强,而且,在应用题解决能力方面也显著提高,同时在劳动任务完成率、艺术创作参与度等方面均有显著进步。
(二)实施挑战与对策:
1.挑战:师资跨学科能力不足、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2.对策:一是开发乡土融合课例库,降低教学设计难度;二是建立“五育作业”体系,如寒假设计“时间规划表”(德育)、测量年货体积(智育)、学唱数学歌谣(美育)等;三是借力“体教融合”政策,争取体育器材与数学教具配套支持。
四、结语
“五育合一”教改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破局之道。通过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基、美育润心、劳育育能的多维融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助力其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未来需进一步深化乡土资源开发,构建“农趣数学”特色课程,让五育之花在田野深处绽放。
参考文献:
1.张显升,农村小学落实“五育并举”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2023.
2.马小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