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低段数学教学强化数感培养的意义与方法 陈秋宇

低段数学教学强化数感培养的意义与方法

 四川省武胜县街子小学校   陈秋宇

摘要:数感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育人追求。本文从阐述低段数学教学中强化数感培养意义出发,分析了西南师大版教材中数感培养的内容载体,探讨了生活化情境创设、操作与体验、强化数形结合和游戏化与挑战性活动等教学方法在数感培养中的有效实践。

关键词:低段;小学数学教学;数感培养;意义;方法

数感是义教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追求,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具有不可低估的教学价值,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被明确界定为“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对低段学生而言,良好的数感能使学生快速理解数的现实意义,并为后续数学问题解决提供智力和方法支持。正是由于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低段的一线老师的我们就更不得忽视,就应强化策略选择,让学生数感发展随数学教学展开一同实现。所以,在这几年新课标践行中我加强了数感培养的教学研究。

一、低段数学教学中强化数感培养的意义

(一)促进抽象数学概念的形象化理解

低段学生乃具体形象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对抽象数字符号的理解存在困难。数感培养通过实物操作(如小棒捆扎、计数器演示)将抽象数字转化为具象经验,能把“10几的数”通过“捆小棒”的活动变成对十进制的理解,促进了抽象的数与具象的操作的联系。这种具身体验帮助学生建立了“数”与“物”的对应关系,可视化了抽象的数位概念。

(二)提升计算灵活性与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表明,数感强的学生能超越机械计算,灵活运用数字关系。这是因为加强数感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字关系的敏感度理解与建构,使其能在问题解决中选择最优策略达到自我目的,如购物找零、物品分配等。

(三)预防机械学习与数学焦虑

与数感强的学生相反,对于一些缺乏数感的学生,他们常依赖机械记忆解题,当问题情境变化时便束手无策,产生数学焦虑。而强化数感培养,通过情境化任务(如二年级“元、角、分的认识”中的模拟购物)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与操作方法,就可快速助力学生将数学知识内化为可迁移的应用能力,从而降低因死记硬背产生的挫折感。

二、教材中数感培养的内容载体分析

西南师大版小学低段数学教材将数感培养融入数概念建立、运算教学和问题解决等环节,为教师提供了系统化的教学载体。并通过螺旋式设计,在关键节点渗透数感培养:

(一)数概念建立:一年级“10以内数的认识”强调数物对应;“20以内数的认识”引入数位概念;“100以内数的认识”通过数花生、摆小棒等活动发展数概念,助力数感形成。

(二)运算教学:将“10的加减法”作为关键枢纽,通过组成分解理解算式关联;“20以内进位加法”整理复习引导学生发现“和不变时加数变化规律”,这些都是数感培养的良好载体。

(三)度量实践:二年级“元、角、分”单元设计兑换游戏,在付钱与找零中助力学生深化十进制的理解;“长度单位”通过测量接龙活动助力学生建立量感的同时也赋能数感的发展。

三、低段数感培养的教学方法

(一)生活化情境创设:从抽象到具象

情境是将学生“卷入”现实生活的有效方法,利用真实场景激活学生已有经验能使数学“可触摸、可操作”。例如,在学习“元、角、分”前布置“家庭购物清单”作业作任务驱动,鼓励学生走进超市记录商品价格(辣椒酱4.8元、洗衣液11.6元),课堂中对比估算(4.8≈6,11.6≈13,总和≈17元)与精确计算(16.4元)的差异,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创设既助力学生理解了近似数的实用性,也使抽象的估算策略变成了具象实践。

(二)操作与体验:在动手中内化数概念

数概念是数感形成的基础。身为一线的老师应多设计多感官参与的活动,在满足低段学生“好活动”的需求中促进他们对概念的内化。

(三)强化数形结合:构建数字网络

将数字关系转化为视觉模型以构建数字网络,有助于深化理解,促进数感发展。在教学实施中,可采取这两种方式助力目标实现,一是数轴建模,如在“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中引导学生绘制空白数轴,并标记关键点(0、20、50、100),让他们填写空缺数字并解释位置理由(如35这个数更靠近30还是40),这样的实施有助于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相对大小的直觉。二是采用图示关联方法构建数字网络,如在“表内除法”复习中(二年级上册),教学可用树状图呈现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如24÷4=6←→4×6=24),这样就可强化运算逻辑网络,促进学生数感发展。

(四)游戏化与挑战性活动:激发深层兴趣

数感培养作为低段数学教学的重要训练目标,可将其融入到学生喜爱的游戏或者挑战性强的活动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体作用发挥中也促进知识迁移,进而推动数感发展。如在培养学生数序认知时可采用数感跳格子的方法实施:地面绘制百数方格,教师指令“跳到比25大10的数”“找到最接近60的整十数”,这样就可促使学生通过肢体运动强化数序认知。又如估算竞技场、口算夺红旗的平台搭建,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释放主体作用中获得数感的良好培养。

四、结语:数感培养是数学素养的奠基工程

数感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累积的过程,需要老师有意识的策略强化。这几年探究表明,唯有让学生在“做中学”“思中悟”,有充分的体验、感受和领悟,才能使其真正形成敏锐的数学直觉,为后续学习注入持续动力。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线实施的我们仍需不断探索更多创新策略,如数字工具融合、跨学科项目设计等,这样才能将数感培养更加系统和深入,进而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彦彪,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数感的方法研究[J].今天,2023年。

[2]赵仁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感培养[J].新一代,2010年。

 

点击次数:12  发布日期:2025/6/27 9:27:4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