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音乐艺术素养培养应重视主体性激发 杨海燕
小学生音乐艺术素养培养应重视主体性激发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小学校 杨海燕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五年级音乐教学中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来培养其音乐艺术素养。以西师版下册教材为例,在分析学生主体性缺失原因的基础上阐述激发主体性的实践策略,强调了学生主体参与对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艺术素养;培养;主体性;激发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载体,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中心化倾向,却使许多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技能训练,丧失了与音乐本应建立的情感联结。在全面践行学生主体理念的今天,实现核心素养培养前提应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故而,作为一线教师需找到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实践策略。本文基于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内容探讨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性。
一、主体性缺失:传统音乐教学的困局
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往往将重心放在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乐理知识,唱会了多少歌谱。这种教学模式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降格为机械训练,忽视了其创造特质。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时,其音乐灵性和创造热情受到极大抑制。五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渴望表达、乐于探索,若音乐教学无法满足其“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音乐课堂将失去应有的魅力。
二、小学生音乐艺术素养培养中主体性激发的策略
(一)营造轻松氛围,激发主体性
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基础。教师应努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畏惧心理,让学生在和谐、自由的环境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学习《春天的芭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优美的芭蕾舞视频,让学生在欣赏舞蹈之美的同时,感受音乐与舞蹈的紧密联系,进而激发他们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地去探索歌曲的旋律、节奏等元素。
(二)巧选教材内容,调动主体性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对于一些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且学生较为熟悉的歌曲,如《小步舞曲》,可引导学生通过听、唱、演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而对于一些较难理解或对学生吸引力不大的内容,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改编或补充,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运用情境化教学,在文化浸润中唤醒体验
以《敲手鼓的小巴郎》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多维度情境创设激活学生主体参与:一是可采用视觉情境进行,播放新疆手鼓演奏视频,展示实物手鼓,引导学生观察鼓面材质(羊皮、驴皮、蟒皮)和演奏特点;二是采用语言情境,通过“亚克西”(你真棒)等民族语言互动,营造文化氛围;三是实施节奏游戏,将游戏引入音乐课堂,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激发他们的主体性。过程中设计“接龙游戏”——教师说“敲吧,敲吧,唱起来”,学生回应“咚龙打啦咚”,在游戏中自然掌握典型节奏型。通过这些多感官参与的情境设计能使学生在文化浸润中主动建构知识,而非被动接受概念。
(四)采用多样教学手段,激发主体性
1.运用网络资源助教。网络资源的有效运用能生动形象地展示音乐作品,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欣赏《春之声圆舞曲》时,通过播放相关的网络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圆舞曲的魅力以及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进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激发他们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欲望。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主体意识。在学习《小白菜》这首歌曲时,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歌曲的情感表达、演唱技巧等问题,并合作进行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小组任务,会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五)鼓励创作与表现,强化主体性
音乐创作和表现是培养小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化其主体性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和即兴表演。例如,在学习了《欢乐的鼓声》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身边的物品自制简易乐器,并模仿歌曲中的节奏进行演奏;或者在学习了某首歌曲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歌曲进行简单的改编,如改变歌词、节奏等,然后进行演唱或表演,让他们在创作和表现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
(六)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关注主体性发展
传统音乐评价往往以演唱技能为单一标准,而主体性教学需要建立多维评价体系。在这一册的音乐教学中,我采取这三种评价方式,一是过程性记录,使用课堂观察表记录学生参与创编、合作表现;二是进行表现性评估,通过“班级音乐会”展示个人或小组创作成果;三是鼓励学生反思性自评,过程中设计了“音乐学习成长卡”,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收获。另外,也采取了差异化评价,通过设立基础目标(如准确演唱主旋律)与发展目标(如自主编创副旋律)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发展音乐素养。
总之,在小学五年级音乐西师版下册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主体性的激发,通过多种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音乐艺术素养。这不仅能够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还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在音乐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拥有更加丰富和美好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刘静,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音乐时空,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