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和淑怡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和淑怡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仁和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传授语文知识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外,还要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渗透

语文美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为指导,以语文教学中美的因素去教导学生,熏陶学生的品行品格,教育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行语文美育,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直观形象,情趣盎然的课,激发学生的主观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美,品味美,体验美。

一、语文美育的特性

形象性,语文美育因此展示课本的形象,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为手段的教诲。课文中所展示出的通常是使人身临其境的风景,或有血有肉的具有光显性格的人物形象,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严守规律的邱少云,聪明可爱、机敏大胆的雨来等;情绪性。文学作品通常包罗着作者的思想情绪,把握课文中的情绪因素,是学习的要害,也是审美的要害,“统统景语皆情语”李白诗《早发白帝城》形貌李白放逐夜郎,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时开心痛快酣畅的心情,教学时应把握李白当时的心情,层层推进,以使学生与书生的情绪告竣共鸣,从而受到熏染,意会诗意;愉悦性,学生面临精致的文章自然而然会产生开心,安宁的行为,为优美的事物所激动,会发生精神上的愉悦;对寝陋的征象产生痛恨,恼怒与不满的情绪应声,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开心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绪气氛,建立调和,开心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自动走进文章,而不是牵着学生去阐发字文句。

二、适时地创作,在创作中体验美

创作活动给人带来的美感不同平时的,它比一般平常的审美活动的美感更猛烈更深刻,生理学研究评释,创作能引起主体认知体系最大的自动性,使其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并使求知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语文教学要适时创造时机让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中体验美。如一次习作训练,教师发现校走廊上一棵盆景树,近来突然病了,叶子枯黄,细枝条无精打采地垂着,而同样办公室里的那盆却葱绿得很,于是启发学生观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人多口杂,教师引导学生这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不易死的植物,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非要观察个真相大白,经过一周的观察,各人以为这棵树是他们害死的,是在偶然中害死了小树,这时教师便请同学创作《一棵小树的死》一文,在深刻的体验中,同学们受到了美的体验,也明确了应该关爱身边的生命,不要藐视它们的存在。

三、课堂教学要结合课外阅读欣赏

语文美育光靠课内的几多篇文章来开展是有限的,只读课本,不普遍涉猎是不够的。课内是流,课外是源,要勉励学生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前进审美本事。教师应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小美文,让学生颂读,使他们在诵读的历程中以为文学作品的美。如教师可使用课堂前5分钟由学生带读并解说一首古诗。

教学结构要体系化。事物的有机统一性、完备性是美;反之紊乱无章、残缺不全、苍白无力则不美。教学结构也是同样需要完备、细密。教学计划、教学目的要和课程的总目的有机统一,西席应对学年、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个预先计划,每一单元要突出重点,每一课时都要计划完备细密,万万不行上到那里就那里。如果由于某种缘故原由这一课时的内容无法完成,也要进行奇妙的过渡,并在下一课时实时、公正地解决好。教学结构的体系化,教师要看重知识之间的讨论。增强知识的横向、纵向讨论,可拓宽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到达美的教诲。

四、钻研教材,感受意境美

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同时,要把传授语文知识与美感体验结合起来,把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使之具有美的特征;教学中要发挥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情感得到愉悦、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材中,很多文章文质兼美,蕴含着大量的美学因素,特别是在教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状物的文章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认真体会,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发现美。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作者往往通过各种艺术形象来反映人物的行为美、道德美、思想美和品质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来感知人物的美好形象和优秀品质,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培养审美观。

五、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感受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对此,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教师素质将直接影响并决定着美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和实施效果。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有审美的感知力,善于发现美、感知美、捕捉美、表现美。要做到这些,就要注意平时积累生活,丰富阅历,把握作品的形象美,感悟语言的音乐美,品位词语的意蕴美,领会句式的变化美,领悟整体的风格美,为美育的渗透提供认知性方向,把文中的美用显而易见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让他们接收到美的感染。同时教师的仪表、举止、人格魅力,也将对美育渗透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点击次数:5  发布日期:2025/4/24 16:13:1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