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几点心得体会邓月英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几点心得体会

四川省蓬安县实验小学校   邓月英

 

摘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正所谓“一切生活皆语文”。因此我们应该解放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做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坚定不移地进行语文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从家庭生活中学习语文

俗话说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那么家庭就可以称之为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在家庭里,儿童从无形中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因为涉及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回去必定会和家长交流,因此家长更是赞许有加。
    二、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人是社会的人,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如果能好好利用,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过年时,大家都爱在门的两旁贴上春联,有些对联寓意丰富,在此,可利用这一习俗,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对联到学校中来展出。这样,既让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神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语文积累。又如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精点一百”“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你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用错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在假期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查找,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三、生活中孕育学习语文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而社会是一个大学堂,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有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知识的源泉,让生活成为学习的教材。《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的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四、谈一谈,领悟生活

在语文课中除了让学生感受、品位,我觉得还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说。一次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结束全文时,我请学生谈谈对小女孩经历的看法。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在大年夜人人都和家欢乐,但她却在卖火柴,甚至连双象样的鞋都没有,真是太可怜了。”有的说:“她真是不幸,连自己的爸爸都经常打骂她,疼爱她的亲人又都离她而去。”也有的说:“在大年夜里我们都能收到很多的新衣服等好东西,但她像流浪儿一样流落街头,最后还被活活饿死、冻死,所以她太悲惨了。”……这些观点无疑是学生在对比了自已的生活后所发出的感受。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在课文结束时,小女孩的死是幸福的,她是带着幸福而死的。所以虽然小女孩的经历是悲惨的,但她的死是一种解脱,她的死摆脱了痛苦。所以,我认为她的死是圆满的结局。”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里立刻议论纷纷,大部分表示不赞同;也有的若有所思,觉得说的有点道理。此时,我也觉得很惊讶,但我没有否定他的看法,也没有以一句“也有道理”而轻率应付。首先,我为他的发言与众不同而喝彩。然后我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自己进行再议论。小组讨论后,学生有的说:“她遇到了太多不幸的事,连最起码的温饱都没能如愿,所以她的命运很悲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分析无疑是有一定深度的。最后,通过学生的讨论及加上教师的指点,使他们对课文的写作目的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而且让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五、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景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景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在教学中只要你去细细观察挖掘,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课堂语文知识的灌输,只重语言智能发展的弊端,而且也优化了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又将语文学习还原与生活中去。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之中,才能更好的发芽,开花,结果。

 

 


点击次数:16  发布日期:2024/1/2 12:42:2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