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语文教学提质目标的有效达成
新课标视域下语文教学提质目标的有效达成
四川省岳池县龙藏小学校 罗智慧
摘要:新课标视域下语文教学的“质”相对传统来说更宽泛,提质目标达成更需要执教者创新策略优化路径。本文探讨了加强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课堂实施模式、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等三条有效达成提质目标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提质目标 课堂教学 有效达成
新课标视域下语文教学的提质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能获得更高质量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为将来成为一个有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者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好公民奠定扎实基础。这样的目标虽然不是一两节语文课能实现的,但踏实每一次脚步都是有帮助的。因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有语文教学提质目标的达成策略,尽可能地使每一堂语文课都能提效率增效果,使提质这个预期目标能高质量达成实现。曾经,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中考”而奔,所教的都是为“应试”而准备的。这样的取向看来很现实、很直接,但对学生长远发展是极不利的,语文素养包含若干内容,“应试”只是功利急进做法。如果把这个作为主要追求,必然让语文教学失去很多培养意义。而新课标的到来,让人们看到了语文教学应该着力为学生发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曙光。这既起到了规范教学行为的作用又让教师明了正确的实施方向。接下来,我结合自身探索和理解聊聊新课标视域下语文教学提质目标有效达成的做法。
一、加强学习兴趣培养,让学生在增强学语文自信的过程中形成稳定的兴趣
学语文的自信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前提条件,他们对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是否具有认同感是学习兴趣产生的基础。作为一线教师应在秉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核心意义的基础上创新激趣、提趣策略,使学生能真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乐于继承祖国传统文化。只有当对学语文学习有了足够的自信,他们兴趣和热情才会变得持久而稳定。过去,在课堂上虽然我们也注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策略应用,但很多时候是从手段或者形式上来激趣的,移开了这些外在的手段和形式学生并没有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谈不上持久而稳定了。要知道,持久而稳定而的兴趣是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本身有兴趣而非外加的施趣。所以,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激趣策略有这样几种,一是深情的发声朗读,在朗朗上口的朗读中体验语音带来的韵律美;二是细掘文本的修辞,在品味中体验绝伦绝妙的写法美;三是感受文本思想,在熏陶浸染中体验人性美;四是利用教材内容情节,引导学生体验曲折跌宕的结构美。如此等等,就可以让学生“醉”在其中,乐在其里。只有我们在课堂上少分析,不要让学生过长时间静听,充分调动他们主体性,就可以让学生在增强学语文自信的过程中形成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变成学语文不催自能学的人。
二、创新课堂实施模式,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标视域下的语文教学再蹈“我讲你听”模式旧辙显然是不能凸显学生主体理念的。作为执教者既然践行新课标视域下的语文教学就要在能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新教法、新模式作积极探寻。课堂教学作为实现新课标要求、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主要阵地,其是否具备良好的教法支撑是确保有高质量收获的重要前提。在“双主双优”教改引领下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经过集体探索总结,构建起了“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识形成---巩固提升——拓展延伸”的六步互动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实施不再将教师置于主体地位而是更凸显学生主体角色,激趣导入强调师主导,意在让学生有动力入课成为主体。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识形成三个环节都是强调学生主体并释放主体作用的流程,在课堂占时上也是最多的。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形成体验、发展关键能力的主阵地了。这种供学生释放学习主体作用的模式自然也就能担当起新课标要求的方方面面的培养责任。
三、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成为有担当的人
新课标视域下语文教学的“质”在哪儿?除了核心素养所包含的方方面面,我认为还有创造性思维培养。只有具备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在将来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成为有本领、有担当的人。而语文作为奠基学科,语文教师的有担当才能培养出有担当的学生。语文教师的有担当就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上。在“教以应试”的实施中很多教师把担当变成了带领学生取高分数。在素质教育倡导和“双减”提效提质实施的今天不能再扬“应试”之旗而扛起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培养重任,让学生这种思维能力锻炼有更多的培养阵地和机会。从现有心理学研究成果我们知道,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要依赖于老师的指导与角色转变,而老师在语文问题解决上的变化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这样的实施就可很好地促进师生互动和促进学生思维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就会对自己参与的学习抱有期望,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会随之提升,其创造思维也会随之活跃而得到锻炼。有了创新思维能力之人,他们不仅可以成为有本领的人,更能有自信成为有担当的人。传统语文教学,过于强调答案的标准性,导致学生不敢多想只能强记,很多问题解决其答案一致。我认为,语文学习路上过多的“异口同声”是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在“共识形成”环节上我们也允许学生在观点上有创见,多一些自我看法和做法。我想这对于培养他们成为有担当的人是定有好处的。
新课标视域下语文教学的“质”相对传统来说更宽泛,目标达成更有难度。但我相信,我们一直走在教改路上躬身探究,有效达成总是会一步步实现。接下来的语文教学我将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标,化其精神作教学指南,护我提质目标达成有辙、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汪先成,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J].教育探索,2022年。
[2]魏艳,新课改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