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让课改之光点亮劳动教育课堂熊 红

让课改之光点亮劳动教育课堂

 

四川省武胜县白坪小学校  熊红

 

摘要:劳动教育实施应像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得到课改推进获得的理念之光、方法之光、媒体之光的指导惠及。本文探讨了搭建合作平台创建展示“播台”实施教学直观以及善用评语言等四种让课改之光点亮劳动教育课堂的实践做法。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  课改  平台  分享  直观  评估

劳动教育进课堂不是课改创新而是育人归真,把“本应有”的又还原。作为“五育”之一的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亚于德智培育的重要,只是教育走向功利的短视所致而带来的人为缺失。如今“五育合一”课改之光再次点亮课堂,让我们看到了劳动教育回归本真带来的积极效应,让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在新课改照亮课程观、实施观、评价观的基础上获得了有效培养,其培养主阵地也在课改之光点亮下也变得方法多样,手段新颖。但是,我发现目前仍有不少劳动教育教师在课堂实施时仍采用以讲为主的“一人言”,这种教法的实施既不能有效发挥“双主”互动作用,更不能把学生作为劳动学习和实践的主体性培养和释放出来,导致课堂枯燥无趣,没有快乐生成。故而,我们有必要共言“五育合一”课改下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之径,以探寻到课改之光点亮劳动教育课堂的提质之匙。

一、搭建合作平台让学生在劳动提能中发展合作意识

劳动,大多以集体方式展开,让学生在合作中劳动既可使之体验劳动快乐又能长劳动技能和合作技能。作为执教者要尽可能地少讲多搭建合作平台,让学生在劳动中认识劳动,在劳动中增强人际交往合作,发展合作意识。例如,在农家乐豆花研制中让学生共同探讨豆花制作过程中的清洗、研磨、浸泡、过滤、上锅等流程步骤中的注意事项,就可有效促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三会”(会倾听、会表达、会思考)发展,在研磨环节中由于采用传统“推磨”方式又可有效培养学生在合力中“心往一处使”的协同能力。在实践中,作为执教者一定要结合本校劳动教育资源实际,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和资源作用来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劳动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有效平台,只要我们教师精心组织和有主题安排,就可让学生在合作劳动中实现多种教育培养目的。

二、创建展示“播台”让学生在劳动比赛中分享操作成果

抓住小学生爱展示自我的年龄心理我们就可在劳动教育的交流环节创建成果展示“播台”让学生把劳动过程所涉及到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收获以及体验分享出来,通过“播台”展现方式比赛、交流分享劳动成果,促进技能内化和实践自信。在劳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渴望胜利的追求都很强烈自信心满满,而创建展示“播台”就可使他们这种自信心得到维持,例如,在巧手制衣》这一课中我们就可在分组的基础上实施创建展示“播台”劳动中的学生自己挑选伙伴参加小组和小组之间的成果展示分享比赛。过程中,我们看到各个小组的学生相互配合,积极交流,手持他们劳动成果---鲜艳的纸衣观察并汇总制衣方法和步骤,形成集体研讨成果。从他们这些服装的款式和色彩来看真可谓千奇百怪,五颜六色让人不得不佩服学生劳动创新的“异想天开”,在造型、色彩、粘合上无不彰显他们的脑洞大开。可以说,每一件服装的成功创作都蕴含着每个同学的努力与聪明才智。将他们放在一块儿,整个展示台上都充满了抢眼和诱人试穿新颖感,顿时觉得美观,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实在难以分辨哪个小组最好,都可得到积极的“赞”通过“播台”展示,让学生手持成果汇报做法并“赛”劳动成果,能够有效激起同学们劳动兴趣和创造力,使他们的创作更加完善。

三、实施教学直观,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获得劳动技法

劳动,是门实践性强的重技术性的活动,“劳动即创造”说明了劳动实践不仅需要思维创新更需要实践技法作支撑。而劳动方式和技法具有很强的程式性,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有较多操作方法的技法学习,更需要我们通过直观实施的途径来促进学生形象感知,这样才能使正具思维直觉性的小学生获得易接受的学习效果。例如,在“编竹篓”的教学中我们就可利用“班班通”中直观设备--智能教学一体机来辅助编竹篓流程,讲解动作要点,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了解镊子、竹子、刀的用法以及编过程手的操作方法。学生在直观呈现中就可明了其实践技法,不待我们多讲。《缝布袋》教学也是如此,我们都可将操作的实践技法通过多媒体大屏的直观呈现让学生一目了然。这样实施,既高效又可让学生有更多操作时间,实践技法得到更多巩固锻炼机会。

四、善用评语言让学生在积极好评中增强劳动情感

人不激不励。劳动过程毕竟需要消耗大量智力和体力,没有兴趣、情感和爱好作动力就不会让学生体验到劳动快乐。所以,为了促进学生对劳动的兴趣、情感和爱好得到提升我们就要积极展开劳动评估,让学生在积极好评中增强劳动热爱情感。我们知道,良好的评估细则包含着热爱、理解和尊重以及期待严格要求。在劳动过程或劳动结束之际开展劳动评估,对积极参与的劳动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劳动品质给予良好激励,对优秀成果给予好评,这些都可促进学生“劳乐不分”,增强劳动情感。经常采用激励语言和“小物质”(劳动成果)作为教学评估的“奖品”既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认识自我还可以使其在树立信心的中充分了解劳动实践的有趣和有益,以促进其在学习操作中养成正确的实践态度和行为方式,而且还有助于发掘其创造性的劳动潜力,提高其热爱劳动的主体性增强技术水平。

五育合一课改之光使我们劳动教育课堂充满了无限活力。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践行者,让我们在新课改引领下共同探讨和研究更多有利于劳动教育提效提质实践操作方法,利用课改推进获得的理念之光、方法之光、媒体之光照进我们教室,点亮学生劳动技能提升之路。

参考文献:

[1]曾夏,劳动进课堂教育更阳光的有效实践[J].学园,2020年。

[2]顾诚,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J].学周刊,2021年。

 

 

 


点击次数:31  发布日期:2023/3/2 17:57:1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