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方法胡 静

论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方法

 

四川省岳池县南街小学校  胡静

 

摘要:能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是非常多的。本文探讨了加强主体激趣、难点化解要创设情境、注重知识运用等三种提效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效率  提升  有效方法

只有效率上去了,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变成最大化的育人惠及。传统数学教学实施是高耗低效的代名词,老师教得苦也没有换来高效的教学,甚至还使学生学得更苦,不堪题海训练之压。“让学生快乐学习”并“获得最优化的数学教育”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教改探索的我们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自然是每天探究的重点主题,在这几年间,我每在教学设计时都极力思考和寻找最优化的最能符合教情、学情、内容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以使自己主担下的数学课堂变得有效率、有效益,能高效育人培能。下面,我谈谈能实现这种效果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学生主体兴趣激发

兴趣是最老师的老师。要提升教的效率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应是先激趣增强学生主体性。在“以学彰教”的课改当前,学生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老师无论如何也不能使教效率最大化,因为我们的效果是通过学生学体现出来的,他们不积极、不努力自然就教老师的教打了水漂。所以,加强学生主体兴趣激发就成为我们教学首始追求。我们都明白,开场白的教学语言的传递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只有当我们的学生愿意参与并且乐意“我要学”时,他们的智力系统才会真正被激活而表现为主体性。而在这过程中,如果我们老师仅用口头传授的方法进行导入展开,往往会让身在其中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更无法激起他们的“我要学”意愿。相反,如果我们通过与语言内容相关的活动、情境或新媒体来作为载体进行教学自然就会使课堂丰富多彩有趣味,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发挥,在释放自己想象力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想法和词语。这时我们再授以新知,学生主体需求就表现为“心求通”,处于“愤悱”状态的他们自然就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了。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课的新授起始之际我就通过实物来让学生兴趣得到激发,使之产生求知需求。有了这种需求,他们主体性强了,我们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有了。

二、难点化解时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导入激趣不是一劳永逸,教学整个过程都需要在维持学生兴趣上作文章。也就是说,激趣是一贯的,各个环节都不能放松。而难点化解的新授教学之际更需要我们强化兴趣激发以增强学生主体性。而方法就是创设情境。采取这种方法时,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努力使情境创设的载体和手段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使学生的“我要学”兴趣得到“再激发”同时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还要重视数学的学科性质,突出诱思性,突出其问题性质。学生的数学现实知识背景也能助力形成一个数学学习环境。创设时这也应考虑。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积极性和语言煽情性,精心设计出多种形式的问题以诱发学生思考兴趣,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引起他们的探索和思考使具备较为活跃的知识面,以铺垫新知的理解,为接受难点知识激活潜在经验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加减法》时我们就有必要引导学生回顾同分母加减法的方法,让学生唤醒旧知以更好地状态接纳新知。这样的实施更能使学生有更好地学习状态而提高教学效率。     

现行数学中,有些知识是要通过对孩子的想象力来进行的。但是,小学生的思维与成人不同,其主要集中在直觉上。为此,教师必须引入计算机技术来创设直观情境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使那些抽象的知识能够以可视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单位1”的理解离开了计算机的直观呈现方式就很难让学生快速理解。故而实施时很多老师都利用了计算机来辅助。另外,引入计算机技术也有助于拓宽数学教育的形式。这对于建立高效率的教学实施是十分有益。所以,在新知识引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已有的知识的唤醒,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人的认识和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铺垫唤醒,而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把学生带入直观的教学情境中是我这两年来的常用做法毕竟其能适时、适度地呈现画面和提出有效的问题,以指导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意愿,从而提高接受效率,实现高效教学

三、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还是让人难以理解领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直接给直觉思维的学生讲,可能会让许多人无法掌握,降低教学效率。故而不宜采取“口头讲”策略。在分析这些教材时我们发现,许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知识点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形与之对应。故而在教的过程中,我们老师可以采取生活化+动手操作这样的注重知识应用的教法来实施,让他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用眼睛观察、用动脑思考,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些东西的运用规则和生活本质。例如,比多比少的问题解决就可以真正实现生活化和操作化,教学时我们就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来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画实物图、再过渡到线段图,这样就过渡到了数学语言、数学思维的培养中来了,而且还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的主体性。又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认识”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动手拆粉笔盒或者新鞋包装盒,让学生切身体验“体”的空间感。值得注意的是,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要结合学生思维现实和生活现实,这样更能激发主体性和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教学效率提升之匙是多样而难以穷尽的,特别是乐于教学探索之课改践行者有更多的教法可选。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当前我们要积极探寻有效方法来践之,使我们的课堂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蓄力。

参考文献:

[1]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

[2]鑫,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J].课堂内外, 2019年。

 


点击次数:29  发布日期:2023/3/2 17:53:2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