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陈红因
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学 陈红因
摘 要: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我们就要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师生在互动对话中建立起高效课堂,为学生发展服好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主要是任务多、知识点不明显,要求不具体,落实到一篇文章中,我们到底教什么,这一切都没有显性要求。这就导致我们很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不知何从。因抓不住重难点,结果让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在新课标全面践行的今天,有效教学应运而生,与阅读教学相整合,便成为了我们老师在新课标引领下的一次重要探索。下面,我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谈谈有效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应用落实。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实践表明,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去学,主动地去探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民主和谐氛围营造,让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去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地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意倾听学生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上爱说、敢说,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有位年轻教师在讲《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当讲到“敌人把五位战士追到山顶悬崖边时,他们已经无路可逃只有跳崖……”一位女同学立刻举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认为他们还有机会不用跳崖。”老师听完后,笑着问:“还有什么出路呢?”这位女同学眨眨眼睛答道:“他们可以投降。”老师听了平静地说道:“是啊!如果他们投降就不用跳崖,可是他们为什么不投降呢?”课堂再一次活跃起来了。学生们又展开了积极而热烈地讨论,对文章内容达到了深入理解,使学生思想上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主体性被来自于自身的兴趣内驱而激发出来,体验到了学习快乐,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二、“摸清”学生的个性特征
有效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是基于学生个性特征的教学策略,针对性强,有利于让学生获得“跳一跳便可摘桃子”的语文教育。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由于环境的不同,例如:家庭环境、社会经历的不同,就可能导致他们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在语文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兴趣增浓,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阅读中去学习。在课堂目标的设计方面,要做到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课堂设计要分出层次性,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反馈评价等。因此,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还让他们接受课堂外的新信息,尽量作到让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这也是我们有效教学的重要追求。
三、增强阅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有效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对话教学,充分利用阅读教学中的三个主要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所构成的互动关系,即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教材,深入教材内部,与教材对话,从而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将“理解”汇拢、交流,这样既对教材进行修正、补充和丰富,也使教师、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在对彼此“理解”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理解能力。这一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之间所构成的修正——完善——深化的无限循环的教学过程,就是有效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重点。为此,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去践行。
〈一〉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让学生凭借表象进行思考,对表象进行再创造,它包括想象、联想等。从现在学生的作文来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差。绝大多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比较肤浅,只能提出一些拘泥于字面的问题,只能理解字面意义。因此,提倡形象思维的方式对解读课文的学生是极其重要的。而学生具有了以形象思维方式解读课文的能力,对课文的解读就可能是百花齐放的。在互动式阅读教学中进行形象思维训练的具体措施一般有这么几种:合理的想象,直觉感悟,联想。
〈二〉引导学生进行批判式对话。批判式对话,就是要求学生要具有个性,能产生反向思维或反抗式思考,目的在于避免思考本身陷入惯性思考模式,要标新立异。它包括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本身的批判、对他人关于文章的理解的批判、对自己原来对文章理解的批判。“批判“的存在需要对话。这样就构成了批判式对话。有效教学注重这一对话方式,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今天。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前进行大胆的猜测和推想,然后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把自己对课文的形形色色、层次不齐的初次的理解互相表述出来,进行平等的、无偏见的无权威的交流。接着教师、学生以敏锐的、挑剔的眼光对他人所描绘的观点进行发问、评价,把静态的信息变成动态的信息以促使学生加深或反思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在感悟中获得升华。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采取有效教学理念,选择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的教学方法,去落实有效教学,从而获得我们的理想---有效。这样的教学,才是阅读教学的追求,才是服务于学生发展的阅读应有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伟剑,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2年。
[2]蔡丽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6年。
[3]孙茂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