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严春艳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石圭小学   严春艳

    摘 要: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一种良好的审美教育材料,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尽可能引导学生感悟诗歌内在的美,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审美意识得到提高与巩固,并以此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与健康人格。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期望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审美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教育及诗歌鉴赏能力二者之间密切相连,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时,注重结合课堂反馈,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的有效学习方法。在诗歌学习中,语文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指导作用,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一、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是贯穿于初中任何一门学科之中的,在这些学科中语文是一门最具人文特性、最富有诗意的学科。我們国家是富有诗的国度,进行诗歌教学其实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把美育的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田中。审美教育可以让人们的头脑、精神乃至灵魂变得更澄明、丰富、深刻和美好。审美教育可以直接培育人们的心灵,使人的个性得到和谐、健康而完美的发展。通过审美教育,将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束缚而沉迷不醒的潜在性能所唤醒,有效激活人们内在的潜能,从而能够在新的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

   二、引导初中生发掘诗歌教学的审美途径

  1.发掘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的意象通常是隐喻、暗示、比拟和象征,寓意、情感及意象的结合因此显得比较隐蔽不显露。为此,诗歌的形象富有朦胧美的特征。在教学诗歌时,就必须认真领悟、细致品味、剖析理解这种形象,从内心感悟诗中的意境,从而领会诗人的丰富情感。如《在山的那边》: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作为意象,用大海比作思想,用群山表示困难重重,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征途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意想是超越于物象之外,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去体味、领悟、想象,才能领悟诗歌的神韵。诗歌中的词句的组合往往构成一定的意象,这种意象是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进行思考、观察、选择,按美的规律组合起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对它的把握不是通过对词句的简单解释可以实现的。而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入境来达到体会领悟形象的目的,从而理解意境的美。

  2.发掘诗歌的结构美

  诗歌的结构常常可以为我们呈现诗人心理结构的外在表现和直接反映,完全是诗歌内在意蕴的外在表现模式,有时它完全可以超越诗歌语言自身所具备的能量,这是形式对于人之情感的表达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进行诗歌的结构分析同样也是审美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这首诗在结构上就呈现出统一的美。所谓的统一,就是诗歌的段式、句式相对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对称和谐,形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结构体系。在完整统一结构中又为我们呈现追逐活泼、流动和蓬勃变化之美。全诗共四节,每节四行,诗人既注意了诗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又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和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又有了参差之美,回旋往复,一唱三叹,表达出了诗人心中对亲人、对故国的无比眷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结构做深入的分析,那获得的审美感受一定会非常深刻。

  3.发掘诗歌的寓意美

  我们来看看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人在句中让我们看到景物的描写,可实质却是在表达作者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怀。所以,在诗词赏析教学中,引导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个人都要肩负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在每学期初中语文课本中,思乡诗、爱国诗比比皆是,一首思乡诗,便可以勾起学生爱家思物的无限情怀。一首爱国诗,便能够激发学生为国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绿水之上,头上一群大雁晴空掠过,便让诗人拥有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于是乎有了让大雁指代问候家里人的事情。这两句诗词与首联遥相呼应,整首诗的思乡愁绪得到了充分展现。进入中学阶段后,课堂教学不但要增加学生的知识量,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家庭观,因而爱情诗歌学习也很重要。两情相悦人之天性,象征着人类的幸福生活。例如《关雎》,这首诗歌歌颂的是克制感情、小心甚微、追求和谐婚姻的一种爱情观。什么是亲情,这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感情。孟郊创作的《游子吟》,整首诗中包含着朴素又自然的人间情感,句子中所透漏的情感令人非常感动。纵观整首诗虽有浓浓的情感却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动人泪下煽情话语,可是却能够扣人心弦,让人潸然泪下,将人们深挚的怀念毅然唤醒。孟郊的这首诗富有极强的教育感染力,在人们的头脑中印下深深印迹,久久不能忘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首诗歌的教育意义也在他们的头脑中印象深刻。此时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倘若把握好时机,在学生诗歌教学的同时让他们接受知识的正迁移教育,从自己内心懂得必须要感恩自己的家人,是他们给了自己生命,给了生存的空间。懂得必须要回报社会,是社会这个大家庭容纳了他。只有这样,学生自身所具有的教育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初中生在诗歌学习中得到审美教育的作用是非常理想的,初中语文必须抓好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要利用这一有效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对象,带领学生深入感知诗歌中美的因素,极大限度地激发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中得到美的熏陶,感悟美的快乐。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构建理想的精神家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连华珍.浅谈初中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J].当代教研论丛,2018(3).

  [2]田蜜.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审美情感教育研究 [J].课外语文,2018(7).

 


点击次数:20  发布日期:2023/1/10 15:37:2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