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实施刘 立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实施
四川省仪陇县金城小学校 刘立
摘要:小学生,常常学起于趣。小学数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奠基平台,应加强学生兴趣培养,以让他们将来更好学数学提供动力支持。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创新实施以培养兴趣为主题的趣味教学法,让学生增强动力,积极发挥主体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教学法 实施 课堂教学
兴趣是发自内心的内驱力,是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原因。多位哲人都曾指出过教学的成功不是靠管、靠压和打击,而是靠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愿望的兴趣作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加大学生兴趣培养力度,有效实施趣味教学法,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内驱而发挥。我们知道,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强而变得抽象的学科,常给学生学习带来枯燥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很容易伤兴趣。因此,我认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加强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题的趣味教学法,让学生爱上数学,乐意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我需要”的数学实践,从而发展兴趣,增强“我要学”动力。
趣味教学法实施之一:利用游戏
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有效的数学教学,应抓住这个特征施教。在寓游戏于教学的活动方式,是小学生最乐意的知识获取方式。这种方式既利于趣味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更能让学生“玩中学”,“笑中做”,快乐中实现知识的习得、建构和内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利用游戏来实施趣味教学法。如,在教学《连加连减》过程中,我们把问题解决题目游戏化,让学生扮演题目中人物行为,或上车或下车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参与中来理解“一共”和“还剩下”是用什么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从结果的“变多”或“减少”来判断用什么方法。这样教学,学生感到有趣,教师就成为活动的组织人。在这样游戏化的教学中,学生参与感强,得到了很强的学习体验,自然趣从中来。只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载体的游戏需要我们教者精心设计,必须结合学生学情,根据教学内容,把握时间长短,设计符合儿童特征的游戏活动,才能帮助学生在快乐中的识记、理解和掌握,并学会运用。
趣味教学法实施之二:利用猜字谜
猜字谜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有效利用学生年龄特征而实施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这一方法应用到新知教学导入中,让学生开课受趣而产生内驱力,早早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师生互动中来。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和“圆的认识”的课堂中,我们就可有效采用这一方法来激趣,让学生在猜一猜中参与,在猜一猜中受到兴趣激发。这样,他们就会把全部精力聚焦到教师要讲的内容上来。特别是观察力和积极性,表现得更为明显。为了快速猜谜成功,他们就特别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这样实际上我们就达到了应用这种教学法的目的了。此时,我们再开始施教,新知在揭开谜底时导入,那教学效果就会很好。
趣味教学法实施之三:利用竞赛
好胜心、和爱美之心一样,人皆有之。小学生尤为强烈。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学生都愿全力以赴拿到“冠军”或“第一”。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兴情高涨,而且思维极为活跃,动作快,点子多,能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为取得成功不惜智力、体力全用上。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运用小组竞赛活动来增加课堂活力,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竞争中做数学,在体验中实现知识的获取与内化。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获得学习体验感,实施时,我们需要把学生编成若干小组,保证每个小组人员在学力水平上相差无几,以保持单键的公平,尽可能让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这有利于学生玩得更开心,也容易增强他们竞争信心。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满脸通红,就是把劲充分用到了竞争上,为了组上荣誉,他们积极参与竞争,主体作用发挥明显。这样的课堂,他们学习兴趣迅速增加。
趣味教学法实施之四:利用媒体
传统教学老师仅能提供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作为参照,没有任何其它的学习资源。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老师们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学内容的局限而无法找到相关的参考材料。而且,在教学实施上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二者结合的显著标志就是媒体化教学思想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新课改实践中,小学数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常态化。运用这种手段施教,虽然不仅新颖有趣,吸引力强,而且其丰富的教学资源还有着无限的卷入魅力,可以让学生在绚丽的画面、动感的音乐、美丽的图片,跳动的文字中感到数学的有趣。例如,在教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时,运用多媒体来施教相助,首先,运用问题导引,让学生喜欢动画片不,很多学生听到“动画片”三个字瞬间注意力爆棚,都说喜欢。这时,我就说可以满足他们马上看动画片的需求,很多学生马上站 起来拍手称快。这时,我们提出要求,让学生在观看中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识?通过动画演示,学生不仅学会了“同样多”,而且在观看中还理解到了“多多少”和“少多少”。这样的教学,不仅活跃有吸引力,而且学生学得快乐,有成功体验感,效果好。在媒体化教学中,除了最常用的多媒体辅助外,还要直观教具,也是我们常用的,与之配合的还有学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上实现知识的获取与建构。
孔子的“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三段论是我们课堂上学生主动性程度展开的重要标识,彰显了不同程度兴趣作动力的积极作用。作为一线教师,要提效增质,就务必加强趣味教学法的实施。因此,我们不应要以完成教学任务为追求,开课便讲,直至授完,应以激趣为首始,夯实“知之者”兴趣,使之逐渐转向为“好之者”“乐之者”,在浓浓兴趣中乐此不废地勤奋学数学。这样形成的师生互动,就是有效教学,就是教学成功。
参考文献:
李雪林,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方法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