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创建高效课堂的教学之匙李小兰
论初中数学创建高效课堂的教学之匙
四川省简阳市三合学校 李小兰
摘要:要实现高效育人而创建令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的高效课堂,就务必从实施观念上进行更新寻找教学之匙,重视氛围营造,充分利用数学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增强课堂思维性,同时利用好媒体直观以加强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创建 教学之匙
随着“双减”政策推进的继续深入,以提效提质为育人目标的高效课堂创建思想已被普遍采用,成为一线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探讨的现实问题。我们知道,实现这种课堂创建既是一种教育的追求,又是一种教学之匙,需要我们老师更新思想创新实践才能使之兑现而惠及学生发展。作为奠基教育平台的数学学科教学要达到这个目的而创建出真正利于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就必须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进行改革整体式的全盘改革。要做到这一点,教学之匙务必走创新生成或优化重组之路,使其形成的数学课堂在趣味性、新颖性、思维性等方面有着与众不同的体现。这样才能肩负起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实践能力和发展学生数学运用的关键能力,从而使我们的教学预期变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数学核心素养在高效课堂创建中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
一、更新实施观念,这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观念决定行为,教学之匙的选择直接受制于自身教学实施观念。传统教学实施之所以会换来高消耗、低效率这种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手段太过单一,方法太过简单,而这恰恰是因为执教者自身的教育观念不够与时俱进而常习惯于“走宣讲式老路”罢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优教优学”改革实践中,要实现高效课堂的创建就需要执教者观念的转变和其指导下的教学之匙的创新优化。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些老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同时,过分强调了形式主义,忽略了教育的实质和高效课堂创建之匙选择之重要性,导致本身就抽象难懂的数学学习更加“雪上加霜”,就成了单调、陈旧、低效的代名词。例如,直宣本的“机械教学”、独角戏的“表演教学”、师为主的“灌塞教学”等。这些教法无疑又给课堂更添枯燥,让学生体感不到学习之乐。所以,要想提升数学课的效率而创建出令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得到有效培养的高效课堂就必须要进行实施观念上的更新和转变。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模式才能进入优化状态,高效数学课堂才能出现在学生身边,促进学生快乐地获得“四基”“四能”的培养。
二、营造民主氛围,这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欲创建高效课堂为什么要以营造民主氛围为教学之必匙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基的论著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他们观点的核心是成功课堂离不开民主氛围带来学生自学不辍的努力。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积极与师共舞就务必注重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让学生在获得安全感与自由感中放开思维,积极学习,让课堂流淌着“情感的血液”(苏霍姆林斯基之语)。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激趣和煽情两种途径实施,使其更好地催发学生的主体性。由于学生“我要学”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外界影响而生成的原因,特别是“心求通”的欲望生成更需要氛围催生。所以,以激趣和煽情为径是催使学生有内在推动力的最佳突破口。这一点,作为执教者要高度重视并应用到教学中来,从学生兴趣、情绪入手,通过使之经历愉悦的情绪而提高感官兴奋性和记忆力的活跃性,催发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的思考力。故而,我们在创建高效课堂过程中应以创造愉快民主的情感气氛、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课堂的效能为目的而着手实施。同时教学语言做到幽默与亲切并重,多加激励,使参与者体会到愉快、成功的学习就在自身眼前。这样,他们主体作用才会变成我们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奠基石。
三、活用媒体直观,这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在“班班通”项目的全面推行下,以多媒体技术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已经走进了教室,并在我们推进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为我们创建高效课堂提供了很好的硬件和资源支撑。尤其是它具有很强的综合、交互能力,可以将静止知识通过视频、动画、声音等形式传递给感官接受。而且,在呈现过程中通过图形等视觉媒介的“上演”,直接消除了抽象、逻辑的数学认知,降低了数学思考的困难,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数形结合”。另外,在声、光、色的综合作用下,这种先进的媒体直观还可以创造出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光互现的生活化教学情景,更能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学习变得容易有效。比如,在“边角边”的全等三角形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班班通”中的智能教学一体机来进行“翻画片找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游戏。这样的教学之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判断力,还可以使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得到增强或维持。这样的实施既活跃了课堂和学生思维,又促进了教与学更好的互动。过程中我们可把三角形的边、角通过平移、色变、旋转、对称等动画形式进行闪烁暗示,提醒学生思维注意事项,让学生在获得这一判断定理中有成功感。这种媒体直观带来的教学效果是我们“裸口教”不敢奢望的,因为它直接降低了理解难度,很好地起到了思考导向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避免学生由于逆向心理而产生厌恶学习的心理的出现,是创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之匙中的必然选择。
四、培养发散思维,这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让数学课堂充满思维性是提高课堂效率、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先决条件。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执教者在实施时“要充分利用它在发展人类的理性思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而在新版新课标中再次以核心素养必备成员身份---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作为对一线老师的强烈要求。故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思维力的有效训练,通过“教有疑”策略或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学起于思,培养质疑问难兴趣和习惯,让学生以发散性思维为主来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形成数学反哺能力。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在高效课堂创建中实现学生“三会”素养。
当然,高效课堂创建的教学之匙是丰富而多样的,要想把有效的实践之匙应用到现实育人场景中,就要灵活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或优化。并在过程中还要坚持“双主”而合理安排教学流程,突出思维培养。这样我们所选择的教学之匙才能真正为高效课堂创建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的探索[J].学园,2019年。
[2]管春平,初中数学高效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