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提问的主动性的对策探究石文海

 

 

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提问的主动性的对策探究

 

石文海

(四川省南江中学)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因此,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重要,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潜能和学生的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高一语文课堂教学能否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学习过程,“提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抛弃旧的学习方式

根据高一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状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正确引导学生对自尊心的认识,科学对待“面子”思想,正确看待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课堂是大家合作探究知识的一个场所。果断抛弃不健康的心理,抛弃旧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课堂学习中,学生自己才是“主体”,教师只是“主导”,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要学,而不是老师要我学。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学习方式。

二、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认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一理念揭示了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现代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交往、互动,实施对话,这是值得教师反思的.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心理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要转变过去“一讲到底”的陈旧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想方设法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出生机,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老师都明白这个道理。营造和谐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主动亲近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营造出一种平等、愉悦、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创造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借助于生动的语言、真诚的笑容、适度的形体动作,把学生的目光与心绪牢牢地抓在自己受中,不断创设新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其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 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活其潜在的求知欲望,使之自觉的去思考。并鼓励大家讨论、质疑、交流,围绕问题展开辩论,让学生充满激情,快乐地参与学习过程,进而把课堂当作是充分展示自我才能,塑造自我形象的舞台。这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高涨起来.

四、问题设置要合理科学,循序渐进

课堂问题的设置要合理,必须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  首先,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层层铺垫,循循善诱,过渡自然。 其次,设置问题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尽量避免没有价值的“无用问题。再次,设置问题要把握一个度,问题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此外,还要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问题。

五、教师设问的内容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生活经验。学生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构成的,不是简单的由外部信息决定的。 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习主体来讲,是毫无意义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者才有可能是主动参与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构建自己的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设计问题时,要多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学生生活的情景。

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尽可能好。声音要洪亮,吐词要清楚,普通话要比较标准,仪表庄重大方等等。提高专业素质,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整合语文课,创设情景,增强课堂气氛。

 


点击次数:16  发布日期:2023/1/10 15:28:1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