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助力留守学生问题解决的有效实践凌 茜
语文教育助力留守学生问题解决的有效实践
四川省岳池县雷峰小学校 凌茜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是一种“不放过”任何孩子培养发展的教育。作为奠基的小学语文老师在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中要充分发挥教育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作用,为其快乐成长撑起一把大伞。本文在论述留守学生的出现和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语文教育针对性的有效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 留守学生 问题 解决 助力 有效
一、留守学生的出现
中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这就导致了从欠发达的地方转移到了条件较较高、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从而导致了浩浩荡荡的就业队伍从农村向城市进发。随着这个问题的产生,他们留下在乡下的子女就成为了我们常说的留守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群体,其教育问题就也是人们所关心的焦点---留守学生问题。这些孩子被留在了家里,与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住在一起生活。这也是我们常言的“隔代教育问题”。
二、留守学生问题
留守学生他们在家里得不到家长的关心,而有些在学校里也不被教师看重。时间一长,他们就会把自己关在家里出现自闭现象。实践中我们发现属于这种情况的学生有一个突出的特征---要么就是用糟糕的学业表现要么就是利用过激行为,通过极端的表现来吸引家长和教师的注意。无论是什么原因,都预示着他们的心理出了问题,这既对他们的身体不好,也为接下来的教育提出了难题。在心理上他们最多的表现就是孤独、抑郁、自卑、自闭,在行为上不合群,独来独往,由于此时的他们正由幼稚向成熟过渡的时期所以表现为依赖性和独立性并存,既感觉自我成人又时时需要人象父母一样不断给他们关爱。
三、语文教育助力留守学生问题解决的有效实践
精心实施的教育具有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作用。语文学科就是要利用教育这一重要作用对留守学生施加影响,通过语文的实践性和人文性的作用使其心理、行为等不良因素得到改变,和一般儿童一样都有一段快乐而愉悦的小学学习生活。在这一群体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不仅要用爱心和责任感来唤醒和保护他们,更要利用语文学科阵地教育他们。
(一)利用教材中的人文情感资源进行实施。现行语文教材人文情感资源异常丰富,在化解留守学生过程中这些资源就有了良好的助力优势。但这些资源有的是已凸显,有的还需要我们执教者去挖掘才能利用。教学中我们发现,这群来自乡村的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心理上的寂寞,老师的说教并不能打动他们的心灵。而实践表明,打开留守学生心灵窗户就需要我们引领他们不断地进行语言美、情感美的体味和鉴赏,在体验和感悟中才能使留守儿童敞开心扉。而被选进语文课本的文章通常都是具有审美和启发意义的,老师可以通过阅读来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去想,然后敞开他们的内心,释放他们的孤独。如《幸福是什么》《小蝌蚪找妈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些课文都具有很好的人文情感,都可以作为化解留守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教育问题。教学时不能忽视其运用有效性的研究与实施。
(二)主阵地上教法灵活多样。主阵地在课堂。语文教育就是要利用好主阵地平台才能提效增质。在化解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上我们同样发挥主阵地作用,也就是要在这个阵地上灵活采取多种教法来获得留守儿童的信赖。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学业表现欠佳,在成绩方面表现出了自卑感,并且不自觉地就将自己归入了落后生行列中的一员,渴慕着师长的关怀与关爱,但又不敢去表达与追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就应该更加重视和激励这些无法得到家长关爱和激励的儿童。其实,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哪怕是一丁点的激励,都有很大的可能会改变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自卑感。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学会和同学进行目光接触,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被老师的关心,也可以专心听他们发言,通过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通过询问来认识他们,找到他们思考中的亮点,激励他们,提高他们的信心。让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有信任感,使之更加乐意与老师沟通,解开内心的无人关爱的疙瘩。
(三)运用习作途径加强与留守儿童展开对话沟通。在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心之后,学生会把老师当作自己的谈话倾吐目标,但是有些同学却不善于表现自己,也不善于与老师私下交谈。根据这种实际情况,老师们可以通过每周习作和日记这亲交流对话渠道来引导他们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可以设定“爸爸妈妈”“家书”之类的主题进行实施。而我在教学《小小“动物园”》《写信》等习作中也同样利用了这种阵地作用。特别是在评改的过程中,老师更要重视对同学的感情培养,并及时地提意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又可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座新的交流平台,使他们的思想得到疏导,寂寞孤独心理得到爱的关怀。
总之,语文老师要担当起留守学生教育问题就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而教学。但同时还要有信心,毕竟留守学生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作,留守现象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没有了的。因此,在此期间,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承担着重要职责来扛起教育化解问题,使自担的课堂更好地实现德智双育的作用,转变留守学生孤单、自卑的心理引发的不当学习行为,落实在平时的生活中和学习中,使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要想彻底地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光有语文教学这种助力是不够的,必须寻求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帮助,以及和他们的家人一起,用爱心为他们撑起一块蔚蓝色的天空,让他们在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学习中感受到长大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蔡雪莲,留守儿童语文学习问题及策略分析[J].中国教师,2021年。
[2]郑海鸿,浅论如何激发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J].课外语文,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