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何 胜
重视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何 胜
(四川省平昌县思源实验学校)
现代教育理论把教学过程建立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的基础上,突出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能左右自己行为并经常起作用的应该是习惯,而习惯又是在无数次行为的积累和摔打中逐渐形成的,如人们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
一、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培养自己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呢?
(一)准确表达数学概念的习惯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而准确表达数学概念,既是正确理解数学概念的体现,也有助于表达数学概念,反之,如果没有养成准确表达数学概念的习惯,即使当初理解了数学概念,时间一长,也会模糊,影响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所以,在数学学习中,要注意防止并及时纠正下列概念表述中的常见错误:
1、混淆不同概念。如将“a>5”与“a不小于5”相混淆;把“(x+y)3”表述成“x加上y的立方”,混淆了不同的运算顺序。
2、减少内涵。如学习a0=1时,忽略了a≠0这个条件。
3、偷换条件。
4、以偏概全。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ax>0时,得x>0,忽略了a<0的情况。
(二)正确使用数学符号的习惯
正确使用数学符号,不仅可以正确地表示数学概念,也可以正确地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以下习惯:
1、引入参量,即注明参量的取值范围。如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时,要注明 k的取值范围。
2、按教材规定,使用数学符号。
(三)正确描绘草图的习惯
在解题时,常常绘出草图,数形结合,以利思考。草图尽管“草”,不要求十分精确,但为了增强直观性,避免导致错解,所画草图必须显示图形的基本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及位置关系。坐标系中图形的最高点、最低点,图形与坐标轴的交点等要正确;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几条曲线时,关键的点必须画对,以显示曲线间的位置关系。
(四)注重发散思维的习惯
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方式不同却联系密切,集中思维有利于掌握知识的规律,发散思维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习惯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习惯的培养。如
1、对同一条件,联想到多种结论的习惯。
2、对同一结论,联想到多种条件的习惯。
3、一题多解的习惯。如对选择题,不仅想到直接法,还要想到排除法,验证法,特值法,数形结合法等
(五)适时转换思维角度的习惯
一个题目往往有多种解法,并且繁简不一,应先考虑一下可能的解法。当一种解法遇到阻碍或者太繁时,要及时转换思维角度。
(六)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
数学问题的解答,无论是计算还是论证,都是一种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每一步都应做到言必有据。
1、正确运用类比推理,不凭“想当然”。类比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法,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各类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正确推断图形性质,不凭直观。
(七)规范解题的习惯
解题格式要正确,步骤要完整,书写要简明
二、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笔者在此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以学为先。在自己心中,学习是正事,正事理应现于娱乐。
2、随处学习。保证学习时间,坚持不懈。
3、讲究条理。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
4、学会阅读。学会快速阅读,读后不断地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
5、合理安排。勉励自己完成当天的学习计划。
6、善记笔记。强调记笔记的习惯,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
7、书写整洁。
8、及时提问。
9、学习互助。与同学经常一起讨论、交流难题的不同解题方法。
10、自我检测。经常做定时练习,如果哪里答得不对,就回过头来再复习。
大量的事实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成长至关重要。诸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勤学好问;独立完成作业、乐于动手……愿同学们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将受益终身。